美國正式啟動「藥品與晶片」進口國安調查 為新一波關稅鋪路

2025年04月15日 0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4月1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川普政府週一正式啟動對藥品與半導體進口的國安調查,為未來可能針對這兩大關鍵產業加徵關稅鋪路。根據《聯邦公報》公告,調查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並開啟為期21天的公開意見徵詢期,為川普藉國安名義祭出產業性關稅的最新動作。

川普政府指出,美國對藥品與晶片的高度進口依賴,構成潛在國安風險,因此需透過關稅促進本土生產。若調查成立,新關稅最快可能於5月中旬宣布,並對進口藥品與晶片課徵10%至25%不等的關稅

這是川普「再工業化」政策的延伸,自其年初重返白宮以來,已對鋼鐵、鋁與汽車祭出25%關稅。本次調查的起點追溯至4月1日,緊接著上週末針對智慧型手機、筆電與其他消費性電子的關稅豁免公告,使原本緊張的市場稍微降溫。

儘管部分產品獲得豁免,川普仍強調,藥品與半導體將被列入232條款範疇處理,並指出部分業者將可能獲得「彈性處理」

目前美國對晶片仍仰賴進口,特別是台灣製造,前總統拜登任內便曾透過《晶片法案》祭出數十億美元補助,吸引半導體大廠赴美設廠。川普此舉被視為進一步收緊供應鏈控制。

針對藥品方面,新一輪調查不僅涵蓋成品,也包含原料藥與衍生產品。多家藥廠表示,若貿然課稅,恐導致藥品短缺、影響病患取得用藥。製藥產業組織與企業已開始遊說,希望能以「逐步實施」方式降低衝擊。

Bernstein分析師Courtney Breen指出:「這項公告雖為產業爭取一些喘息空間與時間預測,但5月中旬宣布新關稅的可能性極高,產業將爭取延後實施與特定產品豁免。」

目前包括輝瑞、莫德納等藥廠的生產據點遍布美國、歐洲與亞洲,若要重新部署供應鏈、回流至美國生產,將涉及大量資本與時間投入。

消費科技協會(CTA)執行長Gary Shapiro也警告,將電子產品歸類為「半導體」以納入關稅範圍是「牽強的法律邏輯」,並呼籲採取更具策略性且聯合盟友的對中貿易政策。

川普上任後大舉啟用關稅工具,根據經濟學者估算,目前美國進口平均關稅已從原本的2.5%攀升至約25%。此舉已引發市場劇烈波動,標普500指數較去年高點下跌超過10%,多家投資機構下修美國經濟成長與就業展望。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