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英國調整再生能源補助機制,差額合約迎來重大變革

2025年07月17日 17: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面對風電投標流標、投資信心下滑與成本壓力升高等挑戰,英國政府近日針對其核心的再生能源補助機制「差額合約制度(Contracts for Difference, CfD)」啟動重大改革。

這項制度調整主要包括延長補助合約年限賦予能源部更大的拍賣預算設定彈性,旨在修復市場誘因機制、促進專案投資與落地建設。

兩大制度變革:更長保障、更靈活決策

根據官方公告,此次CfD制度改革涵蓋以下兩項關鍵內容:

🔹補助合約年限從15年延長至20年
此舉對開發商而言,意味著能夠享有更長期的穩定收益保障,有助於分攤初期資本支出、降低融資成本。尤其對離岸風電這類高資本專案而言,更長合約可大幅提升內部報酬率(IRR)與融資成功率。

🔹拍賣預算改採「先看投標,再決定總額」模式
過去CfD採用事前設定固定補助上限的做法,容易因預算與市況脫鉤導致流標。改革後,能源部長將能在拍定預算前先行審視開發商投標價格,據以調整補助總額與採購量,提升市場匹配效率與政策彈性。

政策背景:風電投資急凍,制度修補勢在必行

2023年,英國離岸風電拍賣遭遇罕見的「零投標」事件,引發政府與業界高度關注。主因在於補助價格設限過低,未能反映利率上升、鋼鐵與海事運輸等成本飆升現實,導致開發商無利可圖、紛紛退出。

這場流標危機凸顯出CfD制度雖歷來成效卓著,但在成本劇烈波動與金融環境急變之下,其僵化的設計與激勵失衡問題逐漸浮現。因此,本次制度改革可視為「危機觸發下的反思調整」,意圖重建市場對政府能源政策的信任基礎。

政策目標明確:撐起2030離岸風電翻倍擴張

英國政府設定2030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為43–50 GW,較目前約15 GW幾乎需成長兩倍以上。若無有效誘因吸引開發商投資建設,這一雄心目標將難以實現。

本次延長合約年限與提升拍賣彈性,將為風電專案提供更多保障與操作空間,也有望提升市場投標意願與專案成功率,成為撐起2030能源轉型進度的關鍵制度支柱。

制度穩定性成為能源資產關鍵價值

對於產業投資人與專案融資機構而言,這波改革釋放出兩項明確訊號:

1️⃣政府願意因應成本現實,調整制度框架,不再固守價格設限;

2️⃣政策將更具靈活性與市場貼近性,可望提升再生能源專案的風險評級與吸引力。

這也代表,未來能源資產的價值不僅取決於技術成熟度與地點條件,更與制度可預測性緊密相關。如同過去歐洲陸上風電的補貼轉折經驗顯示,任何制度失靈都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的萎縮。

結語:激勵機制仍是能源轉型的關鍵齒輪

面對全球能源轉型壓力與市場不確定性上升,如何提供足夠誘因、維持制度可信度,將決定各國綠電政策的實質效果。

英國這次以精準且務實的制度調整回應市場挑戰,讓人看到「市場機制仍能作為綠能治理的有效工具」,而非全然仰賴集中式行政規劃。未來成效仍有待觀察,但此次改革確實為英國再生能源市場帶來一線生機,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政策應變的範本。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再生能源
太陽能
風電
綠電
英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