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鋁業一路高歌猛進,近年已穩坐全球產量六成的主導地位。然而,這段高速擴張的時光正逐步走向盡頭。隨著政府設定的產能上限接近極限、環保政策推動轉型、出口政策出現重大調整,中國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與機遇。
鋁業觸頂與轉型
截至2024年,中國鋁產量達到4,300萬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60%。根據統計,2025年第一季年化產量推估達4,400萬公噸,距離政府自2017年起設定的4,500萬公噸上限僅有100萬公噸之差。雖然技術上仍有產量略微超過上限的可能,但業界指出,中國鋁廠的產能利用率已達98.2%,未來生產增速勢必趨緩,鋁業進入了明顯的「觸頂期」。
面對產能受限的局面,北京當局啟動了《鋁業行動計劃(2025-2027)》,重點在於淘汰低效能產能並推動能源轉型。新建鋁冶煉廠主要設於雲南與內蒙古,分別利用水力發電及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官方設定目標,在2027年前使可再生能源佔鋁冶煉用電比例達到30%,同時將回收鋁年產量提升至1,500萬公噸以上,推動產業朝低碳、永續方向發展。
中國出口縮減影響全球
中國政府於2024年12月取消了鋁產品13%的出口退稅政策,為了控制國內鋁資源。此舉導致2025年初鋁產品出口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1%,全年出口預計減少8%。儘管出口量下滑,但由於全球市場對中國鋁產品的依賴程度高達全球需求的15%,即使面臨成本上升,許多西方買家仍必須接受,以確保供應穩定。
中國鋁出口減少,為美國與歐洲鋁業創造了喘息空間。美國目前有近百萬公噸的閒置鋁產能,受美國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推出的25%鋁進口關稅政策影響,正逐步出現重啟跡象。歐洲方面,因應過去能源價格高漲而關閉的產能,如今也陸續規劃重啟或新建計畫。例如,美國Century Aluminum已獲得5億美元政府資助,預計興建45年來首座新鋁廠;礦業巨擘力拓(Rio Tinto)也正在芬蘭與印度籌劃低碳鋁冶煉項目,顯示西方鋁業正積極尋求復甦。
海外擴張戰略
儘管國內擴張空間有限,中國鋁業巨頭正積極向海外布局,以鞏固其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中國鋁業公司(Chinalco)在幾內亞參與鋁土礦轉化為氧化鋁的項目,掌握上游資源;山東南山鋁業(Shandong Nanshan Aluminium)則在印尼擴建氧化鋁精煉設施,並計劃新建年產26萬公噸的鋁冶煉廠。透過積極的海外佈局,中國鋁業即便在國內受限,依然持續擴大在全球鋁市場的影響力,展現其堅持掌控關鍵資源的戰略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