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最新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關稅措施恐將在2025年為整體汽車製造業帶來高達1,08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尤其對福特 (F-N)、通用汽車 (GM-N)與Stellantis (STLAM-MI)等底特律三大車廠衝擊尤為劇烈,估計損失總額達420億美元,占整體成本增幅近四成。這場關稅引發的效應,正從財務層面擴散至生產配置與政策談判層面。
關稅成本高達8,600美元
三大車廠平均每輛進口車面臨8,641美元的關稅成本,而使用進口零件的美國製車輛也需承擔約4,911美元的額外支出,顯著高於全產業平均值。
車廠不得不啟動快速反應:GM迅速增加印第安納州工廠卡車產量,試圖轉移產線以減少關稅衝擊;Stellantis則暫停位於墨西哥與加拿大的兩座工廠運作,波及其在美國的五個供應鏈節點,反映出產地調整的實質擴散效應。
美墨加協議成唯一減壓管道
依照《美墨加協議》(USMCA)的條款,只要符合特定比例的美國零件內容,車廠仍可從關稅中扣除部分成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困難重重。
這項制度的細則不明、比例計算與認定流程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導致車廠在關鍵決策上無法倚賴此減免管道。以墨西哥與加拿大兩地的車廠為例,儘管位處協定涵蓋區域內,但仍須面對25%稅負的直接威脅。
代表車廠將更保守看待跨境組裝與零件調配的策略選擇,甚至不排除進一步將供應鏈內縮,轉向本土或鄰近地區重新配置,逐步擺脫對外部體系的依賴。
車廠與政府對話升溫
儘管壓力明顯升高,底特律三大車廠並未選擇公開對抗,而是透過業界組織展開政策溝通。美國汽車政策協會(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主席Matt Blunt指出,「這項研究清楚顯示,25%汽車關稅將對汽車產業帶來顯著成本壓力。我們將持續與政府保持對話,尋求推動美國汽車生產的共同目標。」
目前Ford尚未針對報告表態,但GM與Stellantis皆表示支持協會的聲明。產業正從內部協調策略、嘗試與政府達成某種「關稅妥協」,以平衡政策訴求與產業實務之間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