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稅賦減免到每50公里一座快充站,挪威如何「電」倒燃油車?
2012年的時候,挪威僅有不到一萬輛電動車註冊量,2024年註冊數已達99.7萬輛(78.9萬輛BEV、20.8萬輛PHEV),銷售佔比已來到九成。到了2025年9月電動車市佔高達98.9%,Enova政策補助與每50公里快充網絡助攻,打造全球最成熟電動化國家。
挪威長年穩居全球電動車滲透率第一,2025年9月插電式電動車(Plugin EVs)市佔率更高達98.9%,幾乎完全取代傳統燃油車。電動車銷售佔比之所以能達到全球最高水準,充電基礎設施的全面普及與政府的強力支持是關鍵因素。
政策面:政府補助推動「零排放國家」願景
為實現「2025年所有新售汽車須為零排放車(含電動與氫能車)」的國家目標,挪威議會(Stortinget)早在數年前即透過國營機構 Enova 推出多項財政補助方案,專門用於建設公共充電網絡及協助企業架設充電設施。
Enova的資金不僅支持快速充電站與再生能源整合,更確保全國主要道路上「每50公里設有一座快速充電站」,徹底解決駕駛者的「里程焦慮」。
同時,挪威政府對電動車主提供免購置稅、免增值稅(VAT)及道路通行費減免等誘因,使電動車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
這套「補貼+稅賦減免」的政策組合,成為電動車普及的核心動力。
充電基礎設施:公私協力打造高密度綠能網絡
除了政府的投資外,民間企業亦是推動電動化的中堅力量。民間主要業者包括 Eviny、Mer(隸屬國有能源巨頭Statkraft的子公司)、Tesla 及 Kople,它們積極佈局全國充電網絡,涵蓋城市、郊區與偏遠地區,並在部分地點開放 Tesla Supercharger 給非Tesla車主使用,進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
這些企業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推行「智慧充電」與再生能源供電,確保絕大多數充電設施使用水力或綠電運作,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打造真正永續的交通生態系統。
政策與基礎建設缺一不可
綜觀挪威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政府政策與產業投入形成了良性循環:政策補助降低購車門檻,完善的充電網絡消除使用障礙。當政策方向、能源結構與民間投資同步前進,挪威不僅成為全球電動車普及的典範,更展現了綠色轉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蓋充電樁能否回收?看挪威就對了~
由於挪威是全球電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市場已發展至電動車滲透率近乎100%的成熟階段,因此成為觀察「充電樁是否能產生收益」的最佳樣本。
先從宏觀層面來看,研調機構MarketLine指出,截至2024年,挪威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已達6.5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成長至 15.3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仍將高達18.9%。
隨著電動車註冊量在2024年增加 13.6%,公共充電樁的日使用頻率與每次充電電量明顯提升。營運商收益因此不僅來自硬體銷售,更來自電力收費與營運收入的成長,帶動整體市場產值擴大。
民營企業持續擴充據點
再從微觀來看,Eviny AS目前是該國再生能源領域的重要企業之一,同時也是挪威電動車充電網絡的重要營運商之一,旗下設有多座 AC、DC 快速充電站,服務全國主要城市與交通幹道。
該公司宣布將在2025–2027年間計畫投入約25億至30億挪威克朗(2.8億~3.4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其中約 27% 將用於建設與擴張快充網絡,顯示這是一塊有利頭的事業。
從挪威的發展軌跡可以明確看出——蓋充電樁不僅能支撐綠色交通轉型,更能創造實質經濟收益。這一模式未來極有機會被歐洲其他國家及亞太市場複製,成為能源轉型與基礎建設投資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