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從波音 737 MAX 遇到的「螺帽與螺栓」供應危機,看到航太扣件供應鏈有多嚴謹!

2025年04月22日 18:5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4月2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波音 Boeing (BA-US) 近期成功取得一批關鍵專用螺栓與螺帽的新供應來源,暫時化解737 MAX機型產線面臨停工風險

這批專用緊固件原本由位於費城的SPS Technologies工廠生產,該工廠於2月發生火災後導致供應中斷,為波音的商用客機製造帶來潛在危機。

關鍵零件短缺迫使轉單

737 MAX機型需要超過數十萬顆緊固件 fasteners 進行組裝,其中包含起落架固定用的專規螺帽與螺栓,其生產過去幾乎完全由SPS Technologies獨家供應

SPS隸屬於巴菲特旗下的精密鑄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為波音提供超過40種關鍵零件

火災發生後,波音緊急轉向其他供應商尋找替代來源,雖成功取得初步庫存並避免產線停工,但新供應的零件價格出現雙位數百分比上漲,部分每顆原價數百美元的螺絲,如今成本急升成為隱憂

波音發言人雖表示短期生產無虞,但專家普遍認為,一旦備品耗盡,將嚴重拖累生產進度。顧問公司AeroDynamic Advisory的Glenn McDonald指出:「這類特規件的可替代性極低,任何供應中斷都會有連鎖效應。」

擴產遇阻與價格戰

波音執行長Kelly Ortberg曾對外表示,希望將737 MAX月產量從目前的38架提升至42架,並在年底進一步擴張。

不過在零件交期延長價格飆升與聯邦監管緊縮三重夾擊下,此一計畫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波音產線已歷經2024年品質問題與七週工會罷工干擾,供應鏈再次出現裂縫,無疑對整體節奏構成干擾。

航太業本身即面臨人力成本與金屬原物料全面上漲的壓力,許多替代供應商藉此機會調高報價,形成新一波成本轉嫁。

這並非波音第一次因fastener短缺受創。早在2007年,787 Dreamliner即因同樣原因延後首飛。如今歷史再度重演,更引發全球業者對航太備料體系的警覺。

歐洲將螺絲列為戰略物資

事件不僅是波音的警訊,更揭開全球航太業零組件「單點依賴」的深層風險。歐洲航太產業近日致函歐盟執委會,呼籲將 fastener 納入不可受報復性關稅影響的戰略清單,顯示其供應地位之關鍵性。

法國與德國部分航空工業組織亦開始重新檢視跨國供應鏈中類似「單一來源零件」的暴露程度,預期將出現一波小規模去中心化與雙重供應商策略布建潮。

台灣供應鏈也想打入航太應用

台灣素有「螺絲王國」之稱,是全球第三大螺絲(扣件)出口國,僅次於中國和德國。台灣螺絲產業以出口為導向,根據2022年資料,總出口值達1,820億元新台幣,出口量達161萬公噸,佔全球市場超過六分之一,長期穩居全球第三。產業聚落主要集中於南部的台南及高雄地區,尤其高雄岡山地區聚集超過600家業者。台灣螺絲產業鏈完整,從上游原料(如中鋼供應的碳鋼線棒)到中游製造、下游加工及表面處理,形成緊密分工合作的產業生態。

台灣螺絲供應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員工人數20人以下的企業約佔75%,資本額4,000萬以下的比例更高達九成。少數大廠具備自有加工產線,能夠生產高階、客製化產品,才有機會打入汽車、航太等高端扣件應用市場,因此在關注扣件行業的時候,關注公司是否切入航太供應鏈,會是增長的機會所在。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波音
航空業
歐洲
扣件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