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國銀行業獲利承壓!2024財報揭示五大銀行面臨利差縮小困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3月3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工商銀行(ICBC)與中國建設銀行(CCB)週五公布的年度財報顯示,其獲利幾乎持平、利差縮小,顯示出經濟放緩與房地產業困境正壓縮這些銀行的獲利空間。

目前中國正面臨通膨壓力偏低、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及政治緊張升高,這些因素導致房地產開發商的不良貸款增加,私人企業對貸款的需求也顯著下降,對銀行業形成沉重壓力。

在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的淨利年增率分別僅為0.51%與0.88%。相比之下,中國銀行與中國農業銀行表現略佳,分別錄得2.6%與4.72%的年增幅。交通銀行上週也公布了幾乎持平的獲利數據。

中國建設銀行財務長Sheng Liurong表示:「預期2025年建行的利潤將面臨下降壓力。」

利差縮小會如何影響銀行整體獲利?

造成利差縮小的原因主要包括:

🔺貸款利率下降:中國政府引導銀行持續降低貸款利率,直接壓縮放款收益。

🔺 資金成本下降幅度有限:銀行在吸收存款或其他資金來源時,成本下降幅度有限,導致利差被進一步擠壓。

🔺信貸需求疲弱:經濟疲弱使私人企業信貸需求下降,銀行被迫將資金投入低風險、低報酬的放貸項目,如中小企業貸款或政策性資金,進一步削弱獲利空間。

五大銀行(包含中國銀行)報告皆顯示,衡量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淨利差均出現下滑。中國工商銀行的淨利差由上一季的1.43%微降至1.42%;中國農業銀行則由1.45%降至1.42%;中國建設銀行則從1.52%降至1.51%。

S&P Global Ratings董事Ming Tan指出:「我們預期今年銀行業在獲利能力與資產品質方面將持續承壓,淨利差很可能進一步下降。」

Ming並補充,因為美國加徵關稅、導致中國GDP成長放緩,進一步可能影響對小微企業及無擔保消費貸款的資產品質。

政策放寬是否會為銀行業注入活水?

Gavekal Dragonomics副中國研究總監Christopher Beddor指出,預期進一步的政策寬鬆,將持續壓低銀行利差

「決策者已承諾今年將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這可能再度壓縮銀行利差,」Beddor說。他指出,北京本月承諾將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注資達5,000億人民幣,以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這也應有助於降低呆帳比率。

「政府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注資,基本上是為疫情期間所發放的呆帳按下重置鍵。」

儘管大型銀行獲得政府支援,中小型銀行卻難逃經濟放緩的衝擊。Beddor表示:「地區性銀行仍處於困難狀態,不過地方政府持續悄悄為它們紓困。」

AI工具是否正改變中國銀行業的運作模式?

三家中國五大銀行也表示,他們已經在內部使用中國版ChatGPT的人工智慧工具DeepSeek。中國建設銀行指出,今年稍早已完成基於DeepSeek R1的大型財務模型內部部署。中國工商銀行與交通銀行也在本月初表示正在使用此AI工具。

這顯示,中國銀行業正逐步擁抱人工智慧科技,期望提升營運效率與風險管理能力。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銀行業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