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於近日完成從俄羅斯電網切換至歐盟系統的轉換,徹底結束蘇聯時代的能源依賴。
從構想到實現:歐洲能源安全戰略的一部分
波羅的海三國的電網切換計劃醞釀多年,但在俄羅斯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及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該計畫加速推進。
這一轉變不僅是三國自主能源政策的一部分,也旨在進一步整合歐盟電力市場,提升整體能源安全。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當晚的視訊講話中表示,烏克蘭已在2022年採取相同的步驟,與歐洲電網同步,現在波羅的海三國也成功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
此舉動將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控制力,加速歐盟能源獨立進程,並促進區域電力市場整合。
短期內,技術調整可能導致電價波動,但長遠來看,與歐洲電網同步有助於電力穩定與市場競爭力。此外,這也凸顯能源基礎設施安全的重要性,促使歐洲加強電網防護。
全球層面上,這一案例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尋求能源自主的參考,推動能源多元化與市場結構調整,進一步改變全球能源供應格局。
波羅的海地區處於高度戒備
近期,波羅的海地區的電力、通訊與天然氣管線遭遇一連串疑似破壞事件,包括瑞典、芬蘭與波羅的海國家之間的海底電纜損壞。
儘管俄羅斯否認涉及相關事件,但分析認為這些破壞可能與船隻拖錨導致的事故有關,而此類事件自俄烏戰爭爆發後大幅增加。
波蘭與波羅的海國家已派遣海軍、特種部隊及直升機監視海域,並在去年12月芬蘭至愛沙尼亞的海底電力連接受損後,立陶宛軍方展開陸上電力連接的保護演習。
專家警告,若電力基礎設施再度遭受攻擊,可能導致波羅的海地區電價飆升,重現俄烏戰爭初期能源價格暴漲的情況。
俄羅斯的回應與影響
對俄羅斯而言,波羅的海三國的電網切換使其位於立陶宛與波蘭之間的加里寧格勒飛地(Kaliningrad)與俄羅斯本土電網完全隔離。
為應對這一變化,克里姆林宮表示已採取必要措施,確保當地電力供應不受影響,包括興建多座燃氣發電廠來維持區域供電穩定。
未來展望:波羅的海電網轉型
波羅的海三國成功切換至歐盟電網,標誌著歐洲能源獨立進程的又一里程碑,並將對區域及全球能源市場帶來持續影響。
在技術與市場層面,波羅的海地區將更加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與儲能技術,以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並可能成為歐洲綠色能源供應鏈的一環。
與此同時,能源基礎設施的安全問題將成為各國關注焦點,歐洲或將進一步加強海底電纜與陸上電網的防護,防範潛在的破壞行為。
隨著世界逐步轉向再生能源與去中心化電網模式,波羅的海三國的經驗可能為其他尋求減少能源依賴的國家提供新的方向。
適合對象:對基本面分析有興趣,希望了解法人如何判斷公司合理價值的人
課程方式:直播 (線上觀看免報名)+實體( 詳見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