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晶片設備廠ASML公布財報與展望,訂單金額低於預期,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日,美國對半導體設備徵收的最新關稅政策,使ASML對2025年與2026年的營運展望出現陰影,市場一度出現緊張氣氛。
ASML執行長Christophe Fouquet在財報聲明中表示,儘管近期美國新頒布的關稅措施增加了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但公司仍堅持原先對未來兩年的成長預期,尤其是AI產業的蓬勃發展,將成為ASML持續成長的最大助力。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公司完全不受影響。ASML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淨訂單額為39億歐元(約44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顯示客戶的採購行動已開始變得謹慎。
面對關稅成本的增加,ASML財務長Roger Dassen指出,公司打算將多數成本轉嫁給客戶,特別是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商。他強調:「成本分攤應該公平,那些在美國市場直接營運的業者理應承擔主要的成本。」業界估計,美國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可能每年要多支付超過10億美元的成本。
此外,Dassen也提出了一項可能的解決方案:建立歐美自由貿易區,以降低跨洲物流與關稅負擔。由於ASML的設備零件經常需要往返於美歐之間,若能避免關稅衝擊,將有效提升整體供應鏈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國對中國市場的出口管制更加嚴格,但ASML反而觀察到中國市場需求超乎預期的強勁。這讓市場感到意外,也部分抵銷了美國新政策造成的負面影響。
分析師對此表示樂觀,他們認為AI產業發展將持續支撐ASML及其主要客戶,如台積電(2330-TW)與輝達(NVDA-US)的營運動能。相較之下,英特爾(INTC-US)與三星(005930-KS)所受益的程度則較有限。
消息發布後,ASML(ASML-US)股價下跌約5%,並拖累了同業如ASM International、Infineon和STMicroelectronics的股價表現,市場仍在持續觀望未來的變化。
整體而言,儘管關稅帶來短期干擾,但ASML長期成長的趨勢並未動搖。如何平衡成本轉嫁與市場需求,將是接下來市場持續關注的重要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