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2025年10月17日⸺歐洲車廠又得提心吊膽。歐洲晶片製造商Nexperia最近成了中荷兩國角力的焦點,因為荷蘭政府在9月底以「國安疑慮」為由接管該公司,而中國則反擊,禁止Nexperia中國廠出口晶片與半成品。這場政治與科技交織的爭端,恐怕讓歐洲汽車業再度面臨晶片斷供的風險。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16日公開示警,如果Nexperia的供應中斷不能盡快解決,「歐洲車廠的生產線可能被迫停擺」。消息一出,市場立刻回想起2021年晶片荒時,歐洲車廠被迫減產的慘況。
Nexperia雖不是生產最先進晶片的公司,但它的產品遍布車用電子、電池管理系統與感測器,是歐洲汽車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業界消息,Nexperia在德國漢堡擁有主要晶圓廠,不過晶片的封裝和組裝都在中國完成,也因此中國的出口禁令幾乎直接卡住整個供應鏈。
這家荷蘭公司在汽車市場上與德州儀器、英飛凌和恩智浦競爭,大約1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客戶。包括Volkswagen、BMW和Mercedes-Benz等德國大廠,以及零組件龍頭Bosch都已證實,Nexperia是其電子零件的供應商之一。雖然目前生產尚未受到直接影響,但多家車廠都表示正在「密切關注」並評估備援方案。Stellantis也坦言,已和Nexperia及其他供應商展開應變討論。
這起事件其實與地緣政治有關。自2018年聞泰科技以36億美元收購Nexperia以來,該公司一直受到歐洲政府的日益監管。2022年,英國政府也曾以安全擔憂為由迫使其出售紐波特工廠。
這次荷蘭政府表示接管Nexperia,是擔心技術外流到其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600745-SS);但這樣的動作也被外界解讀為在美國壓力下的「防堵舉措」。美國去年底已將聞泰列入「實體清單」,使得與其相關企業都受到出口管制限制。中國商務部則強硬回應,批評這是「行政干預企業內部事務」,並表示會採取必要措施捍衛中資企業權益。
業界人士指出,Nexperia事件凸顯歐洲汽車產業對外依賴的結構性問題。近年歐盟雖積極推動「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以增加區內產能,但短期內要找到能替代Nexperia規模的供應商幾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