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長期以來,波蘭是歐洲對煤炭依賴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歐盟資料,截至2022年,波蘭超過70%的電力仍來自燃煤發電,造成空污與碳排放問題嚴重,也讓該國面對歐盟碳權政策的財政壓力日益加劇。
確定承包方:與美國西屋電氣的戰略合作
波蘭政府選定美國的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作為核電廠的承建商,並將項目選址於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這項選擇不僅是對西方盟國技術與安全標準的信任,也是地緣政治上的一種表態:波蘭希望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進一步強化與美國的能源合作關係。
同時,除了環保與戰略意義,這座電廠的建設與營運也蘊含巨大的經濟價值。
政策目標:打造530億茲羅提的國內經濟動能
波蘭總理公開表示,這項核電計畫將創造高達530億茲羅提(約合140.5億美元)的經濟價值。波蘭企業應積極參與、分食這塊大餅,而非將大部分利潤拱手讓給外國公司。
他以「repolonisation(再波蘭化)」來形容這項經濟政策主張。其核心理念在於,波蘭的基礎建設應由本國企業主導,將國家重大投資轉化為產業升級與本地就業的機會。
這代表未來核電廠所需的材料供應、工程外包、智慧電網建設、安全監控系統與維護營運合約等,都將是波蘭企業角逐的商機所在。
政府也可能透過政策引導、採購條件與產學合作等方式,強化本地參與度。
拆解核電廠商機的構成
以一般核電廠建設成本結構估算,140億美元的總預算可能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建廠與土木工程:建築主體、地基工程、結構設施,約占整體成本40~50%
🔺機電與核能設備:反應爐系統、冷卻裝置、控制設備與安全備援設施
🔺電網延伸與基礎建設:輸電線路、轉換站與電力控制中心
🔺後續維運與耗材供應:維修合約、專業技術服務與核燃料補充
🔺人才與研發發展:設立培訓中心、推動國內核工業標準化與自主技術累積
這些環節若能有一定比例在波蘭本地完成,不僅能創造就業、帶動內需,也可能建立波蘭自主核能產業的基礎能力。
更長遠的圖景:由建設變成出口能量
波蘭核電廠的推動不僅是國內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也可能成為整個歐洲核能復興的關鍵轉折點。
從戰略層面來看,此案代表歐洲在能源安全與「去俄化」政策上的具體落實,透過與美方合作、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加強地緣自主性。
而從產業層面來看,波蘭的積極投入也有助於重建歐洲的核能自主供應鏈,並讓中東歐地區更全面地參與綠色能源轉型。
※根據圖表顯示,可以看出,儘管俄羅斯與法國依舊為主要核能大國,但波蘭的擴張企圖心也不容忽視,其「計畫中」與「建設中」容量皆居前段班,象徵著該國正積極進入歐洲核能核心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