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日本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薪資提升成了政策的重中之重。近日,日本汽車產業工會聯合會宣佈,將在睽違七年後,為明年的春季薪資談判設定具體加薪目標。
根據聯合會的說明,他們計畫爭取每月基本工資增加12,000日圓(約79.15美元)以上,相當於基層員工薪資增長約5%。聯合會下轄的12個工會,包括豐田(Toyota)和本田(Honda)等大型製造商,以及眾多零部件供應商,合計覆蓋約78.4萬名工人。
這項目標不僅彰顯工會對提升基層薪酬的重視,也呼應了政府希望透過持續而廣泛的薪資增長來帶動內需的政策方向。
薪資結構變化:30年來最大漲幅卻不均衡!
長期以來,日本的薪資增長主要集中在大企業,而中小企業員工能享受到的漲幅相對有限。儘管今年日本企業的平均薪資增幅達到5.1%,創下30年來的新高,但主要受益者還是大企業的員工,而零部件製造商等中小企業的增幅則顯得溫和。這種不均衡的現象也直接影響了家庭消費的提升,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
因此,政府和工會現在更加關注縮小薪資增長的差距,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層面實現更廣泛的提升。汽車產業工會聯合會此次重啟具體的加薪數字,既是對中小企業工會的一種指引,也能成為他們薪資談判的重要參考依據。
薪資上漲的另一面:中小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小企業在面對薪資上漲壓力時,的確會面臨經營成本增加的挑戰。但同時,這也為它們帶來了新的機會。研究顯示,基層工資提升後,家庭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從而刺激內需消費。對依賴本地市場的中小企業來說,這樣的消費增長或許能帶動銷售額上升,甚至促進企業擴張,形成良性循環。
此外,考慮到日本汽車產業上下游的緊密聯繫,大企業帶頭加薪的示範效應,很可能會推動零部件供應商等中小企業跟進,進一步提升基層薪酬水準,從而加強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漲薪救經濟?日本內需增長的「薪」希望!
薪資結構的調整對日本經濟的長期發展影響深遠。根據日本最大的勞工聯合組織Rengo的數據,今年的薪資增幅中,至少有3%來自基本工資的提升,而這部分增幅將直接影響退休金、紅利及福利的計算。
從宏觀層面來看,日本政府和中央銀行寄希望於薪資增長能拉動內需,幫助緩解目前通膨高漲、購買力下降的局面。不過,薪資政策能否真正達成這一目標,還要看中小企業的執行力,以及政府是否能適時提供財政或稅務方面的支持,來幫助企業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