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對一項涉及全球43座港口、價值高達228億美元的重大交易施加壓力,要求國企中遠海運(COSCO)參與其中,否則恐阻撓整宗交易進行。
此舉不僅震撼跨國財團,更引發外界對中國全球基礎建設戰略新局的高度關注。
長和欲脫手全球港口業務,中遠成「非入不可」?
香港長和集團(CK Hutchison)早在3月宣布,擬出售其全球港口業務80%股權,涵蓋43個港口、分布於23個國家,買方為黑石集團(BlackRock)與地中海航運公司(MSC)主導的財團。
然而,根據報導,來自中國的中遠海運正試圖強勢入局,並要求在交易中擁有否決權,北京當局據傳明言,若排除中遠參與,將對交易施加阻礙,包括未來反壟斷審查與資本控制可能性。
雖然中遠、黑石與MSC尚未針對此表態,但外界普遍認為,此舉顯示中國以經濟手段為全球戰略佈局服務的意圖愈發明顯。
巴拿馬港成中美新戰場,美國擔憂「戰略再失守」
此次交易的關鍵資產之一包含位於巴拿馬運河的港口設施,該地對全球貿易航線具有無可取代的戰略價值,也因此成為中美角力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更將此案形容為「收回控制權的機會」,並主張不應讓中資主導關鍵水道設施,此一地緣政治背景,使得港口交易超越了商業行為,進入國際安全與政策層面的爭議核心。
排他協議即將到期,中遠能否入局成最大變數
根據協議,黑石與MSC對長和交易享有至7月27日為止的獨家談判權,若在此之前未將中遠納入,則交易可能陷入卡關。
業界人士指出,中遠入股與否將影響未來全球港口控制權的分配,尤其對亞非區域海運路線、航權談判乃至軍民兩用設施的潛在使用權皆有重大影響。
這場交易不僅反映出跨國財團與中國國企的合作難題,也突顯中國透過國家主導資本進行全球資產佈局的現實,倘若中遠成功入局,不僅將掌握遍布歐洲、南美與亞洲的港口節點,也將為「一帶一路」注入實質硬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