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金屬|中國搶不到銅?庫存下滑 10%、美國吸貨,市場再現供應焦慮

2025年05月12日 18:1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5月1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銅市供需拉鋸加劇的背景下,最新數據顯示,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銅庫存自四月底以來下降了10%,至80,705公噸。儘管下降速度較前兩週放緩(分別為23.5%與32%),但這一趨勢仍然對市場情緒與價格走勢產生顯著影響。

銅價壓力暫時緩解

由於銅庫存下滑趨緩,加上期貨市場出現的逆價差(backwardation)略有收斂,投資人對於價格暴漲的擔憂有所舒緩。這種「逆價差」現象通常反映短期供應緊張,而如今近期與遠期合約的價差縮小,顯示市場緊張感已有所緩和。截至5月9日,SHFE六月份合約與十月合約的價差約2%,較前一日的2.1%略有下降,反映出市場短期供需壓力略有緩和

分析師指出,多數下游製造商已在四月趁銅價因美國貿易政策震盪而下跌時提前備貨,因此五月的提貨需求明顯減弱,這成為庫存下降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供應壓力猶存

儘管短期風險緩解,中國國內供應緊張局勢仍未明顯改善。衡量進口需求的「洋山銅溢價」在五月初飆升至每公噸102美元,為2023年12月以來新高,自三月底以來已上升了43%。這代表中國內需仍強,而進口來源卻因美中貿易衝突及美國提前搶貨而持續受限

與此同時,美國在宣布加徵進口關稅後,自3月底以來COMEX銅庫存在短短一個多月內暴增61%,截至5月7日達到156,623噸,創下2018年10月以來新高。這顯示全球銅流向出現明顯變化,對中國市場構成潛在壓力。

風險與契機

儘管當前銅價飆升風險已見降溫,但長期來看,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全球貿易政策的變動仍是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之一。尤其在國際貿易格局持續變化的背景下,作為全球最大銅消費國的中國,其進口模式與價格傳導機制值得密切關注。

這樣的市場環境也突顯出提早備貨與靈活調配供應來源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未來若中國內需持續上升、進口來源又受限制,銅價可能再次出現上行壓力,進一步墊高產業成本。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庫存
中國
美國
關稅
銅價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