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華爾街投資人樂觀以對,美國汽車製造商與工會對美日新貿易協議卻反應激烈,認為此舉削弱在地生產的競爭力,讓外國車廠得利。
車廠卻感受到壓力?
川普宣布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將日本車輛的進口關稅從27.5%降至15%後,通用汽車(GM-US)與Stellantis (STLAM-MI)股價分別上漲9%與12%,福特 (F-N)也上揚約2%。
市場普遍認為這將為更多潛在的雙邊協議鋪路,有望進一步緩解企業在全球貿易緊張下的營運壓力。不過車廠本身卻對此持保留態度。
福特執行長 Jim Farley 早在2月就曾警告,川普的貿易策略可能讓進口競爭對手有利,因為許多外國車廠未必需要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就能享受減稅紅利。
北美製造反而吃虧?
目前通用汽車、福特與 Stellantis 在從墨西哥與加拿大進口車輛至美國時,最高需承擔25%的關稅,稅率視美國零組件含量而定。對比之下,日製車輛享有15%優惠稅率,使得在北美設廠的底特律三大車廠反而處於不利地位。
通用產業顧問 Warren Browne 表示,這讓在墨西哥與加拿大生產的車處於明顯劣勢,日本品牌進口的車現在可能比在墨西哥製造的車更有價格競爭力。
分析機構 GlobalData 則指出,Toyota (7203-T)、Subaru (7270-T)與Mazda (7261-T)等品牌對日製車依賴程度高,是此次協議中最大受益者。例如Toyota去年自日本輸美約50萬輛車,現將直接受惠於降低關稅。
工會強烈反彈
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 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 也表態反對,認為此協議讓日本車輛更容易進入美國市場,卻讓在北美生產的車反而受限。
美國汽車工人聯盟 UAW 則表示不滿,並指出:「這項協議顯示,美國工人再度被拋在後面。」
由於南韓與美國即將展開高層貿易談判,若韓方也成功談成15%關稅優惠,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低成本生產基地」,取代墨西哥。業界人士指出:「南韓可能會成為新的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