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單撐起貨櫃三雄營收,8月前還有最後一波搶運潮?後續走勢需關注這兩點

2025年07月11日 17: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貨櫃三雄長榮(2603-TW)、陽明(2609-TW)、萬海(2615-TW) 6 月營收同步月增,主要受惠於美中關稅寬限期前的急單搶運潮與運價高檔效應。不過,進入 7 月後,市場出貨動能已顯降溫,運價與艙位供給出現調整跡象,整體市況轉趨觀望。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 營收數據:6 月同步月增,長榮、萬海上半年續創年增

長榮與萬海在上半年皆繳出年增成績,陽明則因去年同期基期高、今年價格修正,導致年減幅度較大;6 月整體來看,三雄皆因運價上揚與急單支撐,帶動營收回升。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長榮(2603):6 月營收 301.1 億元,月增 14.17%,年減 28.91%;上半年營收達 1,964.57 億元,年增 0.76%。
陽明(2609):6 月營收 138.05 億元,月增 11.71%,年減 33.37%;上半年營收達 841.73 億元,年減 12.67%。
萬海(2615):6 月營收 122.06 億元,月增 8.67%,年減 26.47%;上半年營收達 719.67 億元,年增 9.4%。

這波營收成長,主因來自美國即將針對多國加徵新一輪高額關稅,促使出口商提早在 6 月中前集中出貨,形成急單搶運潮,進一步推升艙位需求與運價走揚。

根據 Drewry 數據顯示,當時全球貨櫃運價指數(WCI)曾一度衝上近年高點,美西航線單櫃價格甚至突破 5,600 美元,帶動市場短期旺季氣氛,為 6 月營收增溫注入關鍵動能。

🌀 短期急單效應提前反映,7 月市況明顯降溫

隨著急單效應逐漸退場,7 月整體出貨動能明顯趨緩,市場從高峰回落,進入盤整修正階段,船公司也開始啟動控艙策略,包括減少加班船與進行縮艙(blank sailing)以避免運價崩跌。

根據 Drewry 統計,第 28 至 32 週期間,三大航運聯盟已取消約 10% 的航班,反映船公司正提前對過熱後的市場降溫作出調整。

此外,WCI 指數也從 6 月中高點一路滑落,截至 7 月 10 日已跌破每 40 呎櫃 3,000 美元,顯示市場熱度已退,供需正在回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 關稅延長與紅海變局,再添市況變數

雖然 6 月的急單出貨潮已於月中後逐步消化,市場進入調整階段,但後續仍有兩大不確定因素牽動市況發展。

  • 首先,美國針對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高關稅政策雖已敲定,實施時點延至8月1日,等同給市場一段「最後逃生窗」,這段時間剛好足夠讓一艘從亞洲到美國的貨櫃輪完成往返,部分先前觀望的貨主也可能因此加快出貨腳步,有望再催出一波短期急單出貨潮。
  • 其次,中東局勢再度升溫,紅海危機恐再起,航線繞行與延誤風險升高,進一步壓縮船舶供給,也可能支撐運價止跌。

市場普遍認為,美西線雖短期受到過多加班船衝擊、運價下修,但歐洲線艙位仍緊,價格仍有支撐;若關稅政策穩定落地、紅海風險持續,將有助航運市況在第三季迎來轉折。

後續觀察重點將集中在:美國關稅正式上路前是否出現「最後一波搶運潮」、以及紅海風險是否持續壓縮船舶供給,這些因素將決定 8 月起的市況是否止跌回穩,或是進一步探底。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月營收
陽明
長榮
航運
海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