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Birkenstock 將全球漲價,以完全抵消美國對歐盟商品加徵 10% 關稅的成本影響。
-
品牌高黏著度與非亞洲製造的供應鏈策略,使其在美國市場取得補貨與擴張優勢。
-
Q2 財報超預期,營收年增 19%,並上修 2025 年營收與獲利率目標。
-
短期受惠於品牌力與供應鏈穩定性,中長期仍需關注關稅政策變動與製造策略調整。
德國涼鞋品牌 Birkenstock(BIRK-US)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調漲售價,以全面抵消美國對歐盟製商品加徵的 10% 關稅壓力。儘管目前暫有 90 天的關稅寬限期,但公司認為關稅未來走向難以預測,遂提早因應並展開價格調整,預計於 2024 年第三季(7 至 9 月)開始反映在實際出貨上。
這一漲價策略不僅凸顯 Birkenstock 對品牌溢價的高度信心,也反映其產品在全球市場具備穩定的價格傳導能力。BMO 資本市場分析師指出,消費者對 Birkenstock 涼鞋的接受度高,是該公司能順利實施漲價策略的關鍵。
非亞洲供應鏈反成利多,成功填補美國市場斷鏈空缺
在全球許多品牌受到中、東南亞製造基地出口中斷影響時,Birkenstock 完全於德國製造,反而轉化為供應穩定的優勢。美國零售商為防止缺貨,正在尋找具備穩定供應能力的替代品牌,Birkenstock 順勢擴大其在美國的貨架佔有率。財務長 Krolo 表示,這正是公司加大美洲投資、擴產的原因之一。
營運表現強勁,利潤率預期進一步提升
第二季財報顯示,Birkenstock 營收達 5.743 億歐元,年增 19%,優於市場預期。其中,美洲市場營收成長高達 23%,顯示其在該地區的銷售動能持續強勁。平均售價上升、單位銷售量同步成長,是推升整體營收的雙重動力。
基於強勁表現,Birkenstock 上修 2025 年營收成長預期至區間上緣(15%-17%),同時預估 EBITDA 利潤率將達 31.3%-31.8%,高於原先的 30.8%-31.3%。
中長期風險:關稅政策與生產地布局仍具變數
儘管目前策略奏效,Birkenstock 仍需面對中長期挑戰。若美國未來進一步提高歐盟商品關稅至 20%,現有漲價策略是否足以因應將成疑問。此外,公司雖明言目前不考慮在美國設廠,但若關稅政策持續趨嚴,生產地策略可能必須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