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連創新高!毅嘉(2402)東南亞新廠投產時程與效益解析,光通訊+車用電子能否撐起高成長?

2025年08月04日 15:1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毅嘉(2402-TW)公告7月營收9.41億元,月增0.88%,較去年同期成長8.4%,營收持續維持高水準。累計前7個月營收持續成長,2025年全年營收預期將超過2024年的95.3億元,呈現雙位數成長。

這波成長主要來自車用電子需求持續暢旺,尤其智慧座艙、電動車、自駕技術的滲透率提升,讓公司在軟板、機構件等產品線持續受惠。

除強化核心零組件業務外,毅嘉(2402-TW)也正積極轉型為全模組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聚焦於智慧座艙、穿戴設備、機器人與光通訊等新興領域,並透過東南亞產能擴張與技術升級,為未來營運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轉型全模組解決方案供應商

毅嘉(2402-TW)為台灣知名的軟板及機構整合元件製造商,近年積極轉型為全模組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涵蓋軟板整合元件、機構整合元件,並積極切入光通訊、散熱管理、機器人與無人機等新興領域。

這種轉型不僅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也有助於提升與Tier 1客戶的合作深度,從過去的Tier 2甚至Tier 3供應商,躍升為Tier 1.5,強化市場競爭力。

2025年上半年,軟板整合元件產品營收佔比高達82%,機構整合元件則佔18%,顯示公司主力仍以高技術含量的軟板為核心。

毅嘉(2402-TW)長期與國際大廠合作,具備高度客製化與系統整合能力,並持續強化自動化與智慧製造,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競爭力。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東南亞新廠投產時程與產能提升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毅嘉(2402-TW)已於馬來西亞居林高科技園區設新廠,預計於2025年第四季建設完成並投產,產品線目前已經進入驗證階段,預期將於2027至2028年進入量產出貨。

新廠的的設立不僅大幅提升公司在東南亞的產能與供應彈性,也有助於分散地緣與供應鏈風險,進一步強化全球供應鏈佈局,有助於縮短交期、提升客戶黏著度。

未來此一新廠未來將成為光通訊產品的主要生產中心,預期可滿足全球客戶對於智慧座艙、穿戴裝置、機器人、無人機及光通訊等高成長領域的需求,支撐公司切入高速光模組市場的野心。

隨著全球資料中心與 AI 訓練平台對高速傳輸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需求快速攀升,公司提前卡位,有望搶下更多關鍵訂單,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

整理馬來西亞新廠效益:供應鏈韌性與市場滲透率提升

新廠投產將帶來多重效益:

  • 產能擴充:有效支援智慧座艙、穿戴裝置、機器人、無人機等多元應用,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 供應鏈分散:降低單一地區風險,提升全球出貨彈性,強化與國際大廠的合作基礎。
  • 技術升級:導入智慧製造與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與良率,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
  • 市場滲透:東南亞新廠有助於搶攻當地及周邊新興市場,擴大國際市佔率。

這些效益將直接反映在營收與獲利表現上,2025年上半年合併營收年增20%,顯示產能與產品組合優化已初見成效。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智慧座艙、機器人與光通訊成長動能明顯

全球汽車電子產業正處於智慧化、電動化與自動駕駛的長期成長趨勢,其中智慧座艙的快速普及,正加速帶動車用軟板、觸控面板與散熱管理等關鍵元件的需求持續攀升。

隨著智慧座艙設計朝向多屏化與大尺寸化發展,車用顯示面板的數量與面積明顯增加,毅嘉(2402-TW)在軟板與機構件領域的技術與客戶基礎,將可望同步受惠,推動營運進一步成長。

以及,機器人領域已送樣美系客戶,預計2025年第三季開始量產,展現公司技術成熟與市場認可。

這些數據反映出毅嘉(2402-TW)緊抓產業升級與新應用爆發的契機,並以技術整合能力搶佔高成長市場。

光通訊市場則是另一重要成長點,公司已在中國蘇州廠取得領先訂單,並計畫2025年第四季馬來西亞新廠投產,藉此分散美中貿易戰風險。光通訊產品營收比重預期將從3%起跳,未來幾年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打造未來競爭壁壘

毅嘉(2402-TW)2024年研發費用約占營收3%,持續投入高技術產品研發。公司專注於多材質組合、散熱模組、光通訊軟板及高密度電路板等技術,並強化智能自動化生產設備,提升良率與降低成本。

此外,公司擁有114件有效專利,涵蓋台灣、中國、美國、日本等市場,專利結構有助於鞏固技術領先地位。

未來將持續加強產品多元化與模組化整合能力,提升客戶黏著度與市場競爭力。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下一步值得關注什麼?

公司將於本週8月7日公布上半年財報並舉行法人說明會,是觀察管理層對下半年展望和馬來西亞新廠進度的好時機。

如果第三季如預期再創高峰,加上光通訊業務逐步發酵,那麼中長期成長動能可望延續。不過,如果匯率或國際局勢再度劇烈波動,也可能帶來短線修正壓力。

總體而言,公司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只要能穩住本業並抓住新興應用浪潮,中長線表現仍值得期待。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轉型
產業
馬來西亞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