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廢棄物|三星與LG反對印度電子垃圾新政策,揭示回收市場的潛在商機!

2025年04月22日 15:1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4月2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全球電子產品消費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電子廢棄物處理與回收成為各國政策制定者與企業關注的重點。近期,包括LG與三星(Samsung)在內的多家國際企業紛紛對印度政府提起訴訟,反對一項旨在提高電子廢棄物回收率的最低回收價格政策。儘管訴訟聚焦於政策帶來的財務負擔,但此舉卻也凸顯出印度電子廢棄物處理產業潛藏的巨大成長潛力與商機。

電子廢棄物處理市場有多大?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電子廢棄物製造國,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然而,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僅有43%的電子廢棄物被回收,其中至少80%流入非正式回收商手中。為改善此情況,印度政府希望透過提高補貼標準,吸引更多正規企業進入市場,推動回收產業轉型升級。

研究機構Redseer指出,印度的回收率遠低於美國和中國,兩國的回收效率分別是印度的5倍和1.5倍。

由此可見,印度回收率低、體制未健全,但這也正代表著該國市場蘊含龐大的成長空間與投資潛力。隨著政府逐步推動電子廢棄物正式化與規範化,未來的市場規模可望持續擴大,吸引更多企業進駐與資本投入。

政策爭議背後的經濟壓力

LG、Samsung、大金(Daikin)、Havells、塔塔(Tata)集團旗下的Voltas,以及Blue Star,近期對印度政府提起訴訟,這些公司主要反對的重點在於新規定要求企業每回收1公斤消費性電子產品,至少需支付22盧比(約0.25美元)給正式登記的回收商。這些企業認為,這將讓他們的回收成本增加約3倍,對營運造成不小壓力。

LG表示,政府用「污染者付費原則」來向企業收費,卻沒考慮到這樣做根本無法真正達成政策目標,如果政府無法管好非正式回收業者,那是執法上的失敗。

三星表示,價格管制本身不一定能達到環保的目的,反而可能會對公司造成很大的財務壓力。這兩家企業皆曾致函印度政府,表達對價格過高的疑慮,並建議應放寬價格限制,讓市場機制自行決定回收費率。

結語:訴訟背後藏著機會,電子廢棄物市場值得長線佈局

儘管印度新政策引發企業的反彈,政府仍堅持推動電子廢棄物正式回收體系建構。這代表未來將有更多資源投入正式化管道,並帶動合格回收商數量增加,讓市場看見了一個潛力十足、尚未飽和的藍海——電子廢棄物回收產業

政府設下固定回收價格代表市場價格具有穩定性,對於願意提早佈局、建立回收處理能力的企業而言,這正是一項值得評估的長期商機。隨著印度政府積極推動回收制度正規化,未來不僅可望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也將開啟一條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紅利通道。

更重要的是,這些早期投入者將有機會分享這個人口大國所帶來的龐大電子消費與回收紅利。在環保意識高漲與法規趨嚴的雙重驅動下,誰能從「合規壓力」中看見「產業契機」,誰就有可能成為這場市場轉型中的最大贏家。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回收
廢棄物處理
印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