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本金ALL IN!奶爸靠一檔ETF「10年賺195%」屌打匯損!高股息配息要縮水?存股人快看!

2025年08月02日 20: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優分析製作

近年來,ETF已成為國民首選的投資標的,無論是追蹤大盤的市值型ETF,還是追求現金流的高股息ETF,幾乎人手都有幾檔。然而,一個核心問題隨之而來:ETF的報酬率與大盤相近,如果想追求超額報酬,自己主動選股是否能賺更多?定期定額投資ETF真的穩賺不賠嗎?

被譽為「最懂ETF的全職奶爸」的投資專家竹軒,針對這些投資大眾的普遍疑惑,提出了他長期實踐的投資哲學與深入見解。


主動選股能贏過大盤?殘酷的數據告訴你答案

許多投資人相信,只要精心挑選,就能從市場中選出能長期戰勝大盤的優質股。竹軒引用了元大台灣50 (0050) 的長期數據,揭示了這個想法的挑戰性。

自2003年第三季上市至2025年第二季,在這近23年的時間裡,曾被納入0050的成分股總計高達110檔。然而,在這110家公司中,從頭到尾(2003年至今)都一直留在成分股名單中的,僅僅只有18檔。

竹軒生動地比喻:「就算一開始就給你這110檔的『考題』,你能挑中那18檔長存股的機率也只有16%。這比人工受孕25%的成功率還低。」

更殘酷的是,即便你幸運地選中了這18檔股票,其中也只有6檔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約11.2%)真正超越了0050本身。這意味著,從110檔的起點來看,你最終能選中、長期持有並戰勝大盤的機率,僅有微乎其微的5.4%。因此,主動選股想獲得超額報酬,不僅困難重重,更需要面對極低的成功機率與漫長時間的考驗。


竹軒的核心哲學:為何重壓VT,而非績效更亮眼的QQQ或0050?

竹軒透露,他個人資產高達九成配置在全球股票型ETF (VT),並且從2016年投入至今。儘管近年來追蹤美國科技股的QQQ或台灣的0050漲幅驚人,甚至超越VT,但他從未動過換股的念頭。

他的核心理念源於巴菲特的投資鐵則:「第一,不要賠錢;第二,不要賠錢;第三,遵守前兩條規則。」對竹軒而言,這意味著「風險控管」永遠是第一優先。

  • 單一產業的風險:QQQ高度集中於美國科技業,雖然表現強勁,但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哪個產業能永遠稱王。他舉例,曾經輝煌的唱片行、租書店、百視達,甚至是美國的長途電話產業,都因時代變遷而沒落。我們無法預知科技業的未來,將所有賭注壓在單一產業上,風險過於集中。

  • 單一市場的風險:同樣地,雖然台灣股市過去幾年表現優異,但放眼全球,許多單一市場在過去五年都處於虧損狀態,例如南韓、巴西、越南等。人生沒有幾個五年可以等待一個市場翻身。

VT囊括全球近50個市場,雖然它幾乎永遠不會是表現第一名的市場,但它透過極致的分散,避免了將資產暴露在單一國家或單一產業的系統性風險中。竹軒引用巴菲特的名言:「寧可模糊的正確,也遠比清楚的錯誤來得好。」持有全球市場,正是這種「模糊的正確」,也是最穩妥的策略。


匯損10%,照樣賺195%?別被「匯率」嚇跑了

對於投資海外ETF的投資人來說,「匯差」是一大隱憂。竹軒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他在2016年以約33.1的匯率投入約700萬台幣,而近年台幣強升,美元貶值至約29.67,光是匯損就超過10%。

然而,截至目前,他不含匯率的總報酬率高達229%。即使扣除10.36%的匯損,報酬率依然有驚人的195%。他強調,匯率、利率、市場崩盤與通膨,都屬於無法避免的「系統性風險」,而對抗這類風險最好的方式就是「時間等待」與「多元配置」。

他引用德國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的話:「貨幣只會在自己的床上死亡,接著又在自己的床上復活。」長遠來看,匯率的波動會被資產本身的長期增長所覆蓋。竹軒表示,他從未因匯率波動而擔憂,因為長期投資的獲利,遠遠大於匯率造成的短期影響。


ETF穩賺不賠?投資ETF的最大風險其實是「人性」

竹軒強調,投資人必須打破「ETF穩賺不賠」的迷思。他直言:「ETF就是在股市交易的基金。」既然大家普遍認為銀行賣的基金有賺有賠,那麼在股市賣的ETF,本質並無不同。

投資ETF依然會虧損,主要原因有二:

  1. 選錯標的:不了解自己投資的ETF屬性。例如,追求穩健卻買了俗稱「垃圾債」的高收益債ETF,其波動性不亞於股票。

  2. 不理性的投資行為:這是最大的敵人。巴菲特曾說,即便知道正確的投資方法,也很難忍受「隔壁那個比你笨的人卻瞬間發財」。許多投資人耐不住性子,追高殺低,頻繁進出市場,最終導致虧損。

對竹軒而言,他奉行「字典裡沒有擇時」的原則,長期持有並與市場共同成長。VT最大的風險是全球性的系統性風險(如金融海嘯),但這種風險是所有個股和市場都無法避免的。透過持有VT,投資人可以規避掉個股下市、單一市場衰退等「非系統性風險」。


如何挑選ETF?竹軒三大客觀指標與核心心法

竹軒分享了他挑選ETF的客觀標準與個人偏好:

三大客觀要點(以指數型ETF為例):

  1. 內扣費用要低:費用越低,投資人的實質報酬就越高。

  2. 流通性要大:確保買賣容易,不會產生過大的價差。

  3. 追蹤誤差要低:ETF的表現應盡可能貼近其追蹤的指數。

他指出,這也是他選擇美國發行ETF的主因,因為無論在費用率還是追蹤誤差上,美國市場的ETF都遠優於台灣現有產品。

個人核心心法:

  • 選擇追蹤市場的市值型ETF:必須是真正追蹤整體市場指數(如S&P 500、MSCI World)的ETF,而非經理人主動選股後再以市值加權的「偽市值型ETF」。

  • 範圍越廣越好:他引用《諫逐客書》中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表示他偏好將所有好壞公司都納入的超廣泛市場型ETF,讓市場機制自然淘汰,而非人為主觀挑選。

至於高股息、月配息等條件,他完全不列入考量,因為他追求的是「總資產的長期成長」,而非眼前的現金流。

 

高股息ETF受限,該賣嗎?竹軒:該賣就賣!

針對近期金管會出手管制高股息ETF,規定未來配息率不得超過其追蹤指數,以避免動用本金配息。竹軒給出了直接的建議:

「如果你過去買進高股息ETF的理由,因為這個新規而消失了,或者你頓悟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資產成長,那麼就應該當下賣掉,將資金轉入你認為正確的市場型ETF中。」

他認為,這不叫「認賠」,而是一種資產的「重新校準」。過去的虧損應視為學習過程中的「摩擦成本」。投資人不應陷入「凹到回本再賣」的迷思,因為這會讓你錯失更寶貴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

 

結論:努力不懈,留在市場

總結來說,竹軒的投資哲學建立在對數據的深刻理解、對風險的敬畏,以及對人性的洞察之上。他建議投資人,無論市場如何波動,都應「努力不懈,留在市場」。

他最後以一句幽默卻深刻的話作結:「記得二、三十年後,當你要打開帳戶檢視資產時,請務必帶著你的心臟科醫生,因為你可能會被那巨大的財富嚇到,承受不住!」這句話提醒我們,長期持有與複利的威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股市
ETF
升值
台幣
QQQ
VT
0050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