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第 30 屆氣候峰會 (COP30) 於亞馬遜河的門戶─巴西貝倫盛大登場,國泰金控 (2882-TW) 第 5 度前進聯合國氣候峰會,總經理李長庚受邀開場時以台灣半導體產業最熟悉的摩爾定律比喻,呼籲全球應共同創造「氣候與自然的摩爾定律」,讓投入綠色轉型的資金與創新能以倍數速度成長,使永續解方具備規模化、可商業化、可投資性,成為推動氣候工業革命的核心力量。
李長庚連三年受邀擔任世界氣候高峰會開場講者,從 COP28 分享綠色轉型的金融成果與洞察、COP29 倡議進行一場「氣候工業革命」,驅動結構與系統性變革,作為淨零轉型新契機,到 COP30 的「氣候與自然的摩爾定律」,呼籲資金快速增長,成為氣候工業革命的推動力,皆引起各界熱烈迴響。
李長庚表示,今年適逢《巴黎協定》生效屆滿十週年,過去被視為「承諾的十年」,接下來更應該繼續把這份雄心轉化為實際行動,讓未來的十年成為「實踐的十年」;他並以台灣半導體產業中著名的摩爾定律為喻,提出當前全球課題是共同創造「氣候與自然的摩爾定律」,鼓勵加速擴大對氣候與自然領域的投入,讓規模化、可商業化、具投資性的永續解方遍地開花,實現加速度的成長。
李長庚指出,今年無法親自飛去貝倫參與 COP30,但他認為前往參與最大的價值就是一個學習與分享的過程,因為台灣並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永續成果不易被世界看見,他舉例,先前聯合國 SDGs 專家團隊來台,選了 4 家台灣機構交流,專家讚嘆原來台灣減碳行動做得這麼好,顯見除了評鑑機構以外,國際上大多仍不清楚台灣的行動,這讓李長庚感受到相當大的啟發。
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温珍瀚分享,此次親自飛行逾 60 小時抵達貝倫,但實際感受到的國際交流熱度,讓這段距離一點也不遠。除了藍區 (公部門) 交流外,他也抽空前往綠區 (私部門),實地走一遭才會真正感到震撼,來自世界各地的夥伴,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在氣候變遷下,探討如何塑造地球的韌性,不管從再生能源或減碳等方方面面,不分國界、不限人種,大家都展現很大的熱情,他個人收穫頗豐。
温珍瀚指出,世界銀行代表座談中有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如今全球在永續轉型與氣候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都極為龐大,僅依靠一般民營企業或民間金融機構,要支撐大規模的投融資幾乎不可能,大家都很清楚是「獨木難撐」,必須透過政府及跨國組織提供「信用增強」相關保證機制,才能讓民間資金更有信心投入,並被有效引導至永續與氣候轉型等真正需要的領域,如此一來,淨零成效將遠超目前規模。
川普上台後,讓美國永續轉型行動開倒車,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坦言,美國 ESG 受到政治氛圍影響確實有放緩的現象,但亞洲不減反增,「我們看到主權基金、退休基金、政府機構的加入明顯變多,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非常積極。」她以馬來西亞、泰國為例,近年更透過 AVPN 能源轉型計畫,強化對中小企業與社區的支持,並吸引多個國際組織加入。而歐盟看似放慢步調,其實只是將原本過於嚴格的規範調整為更具可行性,並非倒退。
程淑芬指出,在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 (AIGCC) 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資產管理機構踴躍加入,例如保險業、退休基金、主權基金,大家不只是關心,也真的開始參與、投入資金。尤其東南亞本身面臨糧食安全、氣候韌性等迫切問題,因此對永續融資工具的需求較高,「這是非常大的投資機會」,也是亞洲 ESG 增速的原因。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