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1月銷售新車30萬538輛,乘用車銷售29萬6,446輛、年增47.5%,其中,乘用車海外銷售6萬6,336輛、年增83.4%。公司副總裁Stella Li表示,未來目標設定至少一半的汽車在海外市場銷售,未來3年,海外市場有望迎來高速成長。
除海外市場外,近期於新車發表會中,比亞迪推出天神之眼(DiPilot)智慧輔助駕駛系統,所有售價超過10萬元人民幣車款均將搭載,並將在部分高價車款上搭載DeepSeek的AI技術,實現更精準的車輛控制。發表會後,瑞銀將比亞迪的目標價從327元上調至450元,並將今明兩年每股盈利預測上調7%至14%,相信該比亞迪2025年有望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有助於取得更多市場份額。
作為比亞迪的供應鏈之一,胡連(6279-TW),從事汽車連接器的製造,根據優分析產業資料庫,其客戶多為中國自主品牌車廠,2024年公司三大客戶分別為吉利、比亞迪、長安三大廠,3大廠營收佔比約為30%。其次上汽、特斯拉、奇瑞、一汽、長城等也為客戶之一,胡連主要銷售地區為中國,銷售比重占比達到76%。因此中企新能源車的成長,將實質牽動胡連的成長性。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2025年客戶展望,三大客戶合計成長性大於15%
比亞迪 ,去年銷售 427.21 萬輛汽車,年增 41.26%,連兩年創新高並蟬聯全球電動車市場銷售第一。2025年的目標為500萬至600萬輛銷售,2025年成長預估在17-40%。
吉利, 去年銷售 217.7萬輛汽車,年增32%,當中新能源車佔88.8萬輛或40.8%。2025年銷售目標訂為271萬輛,當中新能源車銷量目標為150萬輛,相當於按年增69%,並首次超越燃油汽車比例,2025年成長預估在25%。
長安,去年銷售268.3萬輛汽車,年增5.1%,從銷量構成來看,燃油車仍是長安汽車的銷量主力,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為27.3%。2025年,長安提出總銷量300萬輛計畫,2025年成長預估在12-15%。
奇瑞。去年銷售260萬輛汽車,年增38.4%。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商,奇瑞去年向海外市場出口了114萬輛汽車。展望2025年,奇瑞設定銷量目標為突破300萬輛。 2025年成長預估在15-20%。
根據優分析產業數據庫,法人平均預估營收為2024-2025年,將成長15.43%,從整體市場的目標銷售增量來看,15%的營收預估並不難達成,甚至近期市場對比亞迪的展望更為樂觀。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從營收成長率觀察,儘管胡連 1 月營收 8.17 億元,月減 12.8%,年增 9.1%,成長趨緩,但這主要受1月農曆工作天數較少影響,相對的2月營收工作天數較多,有望拉回增幅。從長期營收成長率觀察,今年有望延續2024年增幅表現。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海外市場方面,胡連的產能分布於台灣、中國、越南和印尼,其中中國南京與東莞工廠合計占了總產能的 58%,是公司最核心的生產基地。為了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胡連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
印尼新廠於2024年10月投產,這將有助於滿足東南亞市場的需求,尤其是BYD在泰國和印尼市場的拓展。印尼廠的產能預期在2025年持續增加,將採購10台成形設備,至時產能將再翻倍。
胡連計劃在2025年底也啟動東莞廠的擴建計畫,預計2026年年中完工,新增產能將包括沖壓端子增加15-16%、塑件增加40%、高頻高壓產能提升9至10倍。
1-5年股價隱含獲利成長率
進一步用DCF進行觀察,胡連2024年法人預估EPS 12.9元,預設長年6-10年CAGR 3%條件,進行推估,以目前股價180.5元試算,1-5年股價隱含獲利成長率達3.51%。這樣數據,遠低於近期高盛發布最新預測,2025年大陸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將成長3%,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擴大至60%,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上升約30%。此時短線上,仍有樂觀的本錢,但長線仍要留意,隨著中國新能源車成長高原期到來,若未來3年滲透率難以大幅增長,高成長性就難以維持,因此海外市場的動向,就相當重要。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