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軌衛星進入大規模部署階段,根據最新統計,截至 2025 年 6 月,SpaceX 旗下 Starlink 星座已累計發射近 9,000 顆衛星,其中超過 7,500 顆處於有效運行狀態,持續展現全球最快的衛星布建速度。2025 年全年,Starlink 發射頻率更可能突破百次,平均每週多次升空,持續推進全球衛星網路建設。
依照長期規劃,Starlink 最終目標是部署多達 42,000 顆衛星,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低軌通訊星座。
與此同時,Amazon 旗下的 Project Kuiper 也於 2025 年第二季正式啟動量產部署,首批 27 顆商業衛星已於 4 月底成功升空,並預計在 2025 至 2026 年期間,再陸續發射超過 1,600 顆衛星,加速搶進全球低軌寬頻市場。
從長期來看,未來五年內全球預計將有多達 70,000 顆新衛星升空,遠遠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這波爆發性成長,主要來自國際大廠如 SpaceX(Starlink)、Amazon(Project Kuiper)、Eutelsat OneWeb、Telesat 等積極佈局低軌衛星市場,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快速擴張。
根據 ARK Invest 於 2025 年 6 月 11 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預估 SpaceX 到 2030 年的企業價值將上看 2.5 兆美元。相較於 2024 年 12 月最後一輪融資時的估值 3,500 億美元,等同於六年內達成年化報酬率約 38%。截至 2025 年 6 月,Starlink 已在全球超過 140 個國家累積超過 600 萬個活躍用戶。市場預期,這一數字有望在 2025 年底進一步攀升至 700 至 800 萬戶。
事實上,SpaceX 的 Starlink 衛星壽命大約只有五年,這代表早期發射上去的那幾千顆衛星,從 2025 年開始,就陸續要「退休」了。長期來說,低軌衛星將開始進入「每年都要換新」的長期需求。根據市場研究報告指出,低軌衛星酬載2024-2031年的年複合成長率有望達到30%。
在這波低軌衛星建置浪潮中,台灣有間專注於高頻微波與通訊元件的廠商,昇達科(3491-TW)受惠顯著,為台灣專精於高頻微波與通訊元件設計製造的專業廠商,其核心技術涵蓋濾波器、天線模組、功率放大器與射頻子系統整合,廣泛應用於衛星通訊、5G基地台、國防雷達與航太領域。目前公司在低軌衛星產品上已成功打入國際一線供應鏈,從營業利益、毛利率、營益率可見,在公司營運模式採高毛利、高客製化策略下,2024年本業即迎來大幅成長。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然而,2025年 4-5月營收表現並不理想,主要原因來自於最大低軌衛星客戶首批商業衛星發射延至 4 月底才完成,之後 6-8 週須進行衛星與地面設備連動測試。測試期間,客戶要求暫緩部分產品出貨,導致 4-5 月單月營收明顯下滑。雖然訂單展望不變,但須等客戶測試結束、拉貨恢復後,營收才有望回升。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從產品端來看,昇達科目前的營運重心已明確轉向「低軌衛星元件」相關營收占比則是自2024年的 43%,2025 Q1已提升至 56.9%,成為帶動營收與獲利成長的主要引擎。該產品線涵蓋微波與毫米波高頻元件,應用於衛星酬載通訊模組、地面站通訊設備等,支援包括星間鏈路與直連手機。低軌產品毛利率高於公司平均,也是公司連續四季毛利率維持在 50% 以上的主因。
低軌衛星產品中,主要用於衛星酬載,佔衛星應用比重約 72%,衛星酬載指的是衛星上負責實際任務的設備,例如通訊、導航、遙測等儀器。而地面站,占比約28%,則是負責接收來自衛星訊號並與地面網路連接的設施,一般來說,為了確保訊號傳輸的穩定性與即時性,地面站的建設數量會高於衛星數量。
( 資料來源 : 昇達科法說會 )
在傳統產品線方面,4G/5G 回傳網路元件2024 年營收占比 23%,但受限於行動網路建設已過高峰,2025 年預期成長空間有限。而射頻天線產品線則受惠無人機、物聯網等新應用推升,具備穩定成長潛力,2025 年預估年增率為高個位數。整體來看,根據優分析產業資料庫,法人平均預估營收2024-2026年CAGR為27.84%。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優分析產業研究觀察室/ JOE 觀點昇達科正站上低軌衛星這波趨勢的中心位置,從技術布局到營收結構轉型,公司已明確從傳統4G/5G通訊零組件供應商,轉型為低軌衛星關鍵模組供應商,不僅打入Starlink、Kuiper等國際龍頭客戶,更以高毛利、高技術門檻的產品組合,推動整體營運與獲利穩健成長。短期因配合客戶測試時程而造成營收遞延,但訂單仍在,長期產業需求持續向上,事實上,從資本支出來看,2024年開始大幅成長,為未來低軌衛星需求爆發作準備,包含台灣、越南、泰國多點同步擴產,產能規模與供應實力正逐步攀升。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