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德國連三年經濟衰退危機:消費能否扛起成長重任?

2025年04月16日 17:5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5年4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當前全球貿易情勢不太穩定,加上之前的關稅戰已經對金融市場造成不小影響,德國現在正努力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試圖讓經濟更穩健。因為德國有可能連續第三年陷入經濟衰退,所以新政府是由保守派準總理 Friedrich Merz 與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所組成,提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期望透過民眾多買東西、多花錢,來幫助經濟回溫。

拚經濟祭出減稅加薪 專家:信心才是消費關鍵

德國政府最近推出一系列政策,希望能帶動民眾消費、提振經濟。其中包括:

📌 對中低收入家庭減稅
📌 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歐元(約17.10美元)
📌 加班收入免稅
📌 餐飲業的增值稅調降至7%
📌 鼓勵退休後繼續工作的民眾,提供稅務優惠

這些政策乍看之下還挺吸引人的,尤其對於一般家庭和勞工階層。不過很多專家認為,光靠這些做法,可能很難真的讓大家開始花錢、帶動消費。

德國 ING 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Carsten Brzeski 就表示:「我不覺得我們今年會看到消費明顯復甦。與其推出一堆財政優惠,不如設法讓民眾心理上有花錢的衝動。」也就是說光靠金錢誘因還不夠,得讓大家有信心、有動機才行。

德意志銀行也不看好這些政策的短期效益,形容這些措施只是零星的財政禮包,幫助有限、效果有限。就連可能接任總理的 Merz 自己也坦白說:「減稅措施還得看預算狀況,進一步讓市場對政策的持久性與執行力感到不安。」

雖然政府撒錢、減稅、鼓勵工作,但要真正讓大家敢花、願意花,可能還需要更多信心與更清晰的經濟前景。

儲蓄習慣與政治不確定性抑制消費動能

德國消費者向來以高儲蓄率著稱。根據 2023 年的數據,家庭儲蓄率達到 20%,遠高於歐盟 15%的平均水準。這一現象受到政治局勢不穩、國際貿易變數多加上通膨壓力的共同影響,讓消費者更傾向把錢存起來,而不是拿去消費。

漢堡商業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Cyrus de la Rubia 就提醒說:「如果我們的出口商品需求下滑,那就得靠國內市場來撐住經濟,也就是投資與消費。」

永續消費崛起:環保成為購買新指標

除儲蓄習慣外,德國人對永續生活方式的重視也抑制了傳統型態的消費支出。

在柏林,Kleiderei 服裝租借店如同「服裝圖書館」,讓顧客能以月費方式借穿修復好的二手衣物。品牌總監 Lena Schroeder 表示:「我們的理念就是希望大家放慢消費節奏,並建立真正有連結的社群。」

社群媒體上也越來越多環保影響者出現。部落格 Nachhaltig4Future 創辦人 Lisa Monaco 強調:「我們根本不需要再買更多東西,我們早就什麼都有了。」

這股綠色消費潮也不是空穴來風。根據 2023 年 Development Engagement Lab 的調查,近 60%的德國人表示他們已在實踐某種形式的永續消費,71%的人希望能做得更多。

IW 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 Barbara Engels 指出:「對年輕人來說,現在是影響者在引導他們的注意力。奢華不再是重點,價值觀才是。」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德國
零售消費
總經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