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發布的報告,2024年第四季美國生產的鈾精礦(即「黃餅」 uranium concentrate)達到六年來單季最高水準,甚至高於2021至2023年三年的單年總產量。
鈾礦產量創紀錄,反映產業升溫
且與前一季相比,產量成長超過三倍,創下明顯跳躍式增幅。這批供應主要來自德州與懷俄明州的兩座處理設施,而猶他州的White Mesa Mill,也是美國唯一運作中的鈾礦加工廠,於2024年重啟營運,為推升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過,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美國的本土鈾產量仍屬於相對偏低的水準。2024年即使創下新高,也只占全球核能需求的極小一部分。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資料,全球每年對鈾的需求超過六萬公噸,而美國一整年的產量甚至不到其中的0.5%。也就是說,目前產量雖然「不多」,但整體呈現出「增長明顯、政策支持強」的趨勢。
價格上漲與核能回溫雙重驅動
這一波鈾礦復甦背後的動力不只是價格因素。雖然鈾價自2021年以來已上漲數倍,讓原本閒置的設施如White Mesa具備重新開工的經濟誘因,但更深層的推動力來自於核能產業的全面回溫。
隨著全球對綠色能源的需求增加,尤其面對資料中心擴建、製造業回流、美國建築與交通系統電氣化進程快速推進,穩定且無碳的電力來源變得格外重要,使核能重新獲得關注與投資。
美國啟動本土核能產業鏈重建
美國不僅在電力需求面上重新重視核能,長期以來,美國約有20%的核燃料仰賴俄羅斯供應,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升溫,華府開始加速建立屬於自己的完整核燃料供應體系。
2024年底,聯邦政府與六家企業簽訂合約,支持鈾礦開採、轉換、濃縮到燃料製備的各個環節。這些措施不僅提供產業資金與政策保障,也試圖打造一條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降低對外部市場與政治風險的依賴。
同時,在產業面,企業也陸續啟動新反應爐的開發與舊廠重啟計畫。其中一項受到關注的案例,是對三哩島核電廠的重啟評估。
此外,美國政府也投入資源支持高濃縮低濃鈾(HALEU)技術的生產,這是小型模組核反應爐(SMRs)所需的核心燃料,也代表著核能技術升級與市場擴張的起點。
結語:鈾產量上升是核能戰略布局的反映
綜合以上趨勢可以看出,鈾產量的飆升並非短期市場波動所致,而是核能產業鏈復甦與能源戰略轉向的具體反映。
美國正透過政策扶持與產業投資雙管齊下,重建在地核燃料供應能力。未來幾年內,從鈾礦開採到反應爐運轉的完整國內循環供應鏈可望成形,這將成為美國在全球綠色能源競局中的關鍵籌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