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 年 4 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規模停電讓西班牙與葡萄牙陷入黑暗:航班停飛、醫療手術中斷、交通大亂。
雖然電力在數小時內逐步恢復,但這場事故暴露的,不只是技術層面的漏洞,更是一個歐洲在能源整合上長年忽視的系統性盲點。
歐洲能源整合的黑暗角落
身處能源轉型浪潮中的伊比利半島,其實早已是「孤島」狀態。再生能源佔比高達 60%,但與歐洲主電網的連接度卻僅有 3%,遠低於歐盟訂下的 2030 年「15% 電網互聯目標」。
這意味著,即使有豐沛的太陽與風力,一旦系統受創,西葡兩國難以迅速從其他歐盟國家調入電力支援。
再生能源不能靠「單打獨鬥」
伊比利半島是歐洲再生能源政策的模範生:大量太陽能與風電讓其燃煤比重大幅降低。
然而,再生能源最大的挑戰,在於其發電特性高度間歇性,必須倚賴強大且靈活的電網支撐。
在西班牙與葡萄牙,這套支撐系統卻仍十分薄弱。能源專家指出,如果伊比利半島早已與歐洲主電網建立更多跨境連結,這場斷電的恢復速度與波及程度都將大幅改善。
事實上,早在數年前便已提出多條跨境輸電計畫,包括橫跨庇里牛斯山的地面連線與橫越比斯開灣的水下高壓電纜,卻在推動過程中一再受阻。
法國的靜默拖延,是綠能整合的最大瓶頸
最大阻力來自歐盟的核心成員:法國。
根據法國電網營運商 RTE 的最新計畫,除了現有強化計畫將於今年底完工,其餘新跨境連線(包括兩條 Pyrenees 計畫)則仍在規劃中。
在制度設計上,這是歐盟內部能源整合的巨大矛盾。當邊陲國家未符合市場規則時,歐盟常迅速介入;但當法國不積極協助基礎建設整合,卻鮮少見到實質壓力。
葡西兩國也因此在近日聯手向歐盟發函,呼籲歐洲能源執委會能「公平對待」這場制度性的延宕。
綠能的未來,不能沒有跨境協同的電網設計
能源轉型不該只是發電結構的轉變,更是整體系統韌性的再設計。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頻繁,使得未來電網必須更加具備調節、調度與跨境合作能力。
伊比利半島的危機,其實是歐洲綠能政策過於理想化的縮影:倘若不解決制度瓶頸,再生能源的未來將遭遇更多黑暗時刻。
正如西葡在信中所言:「加速伊比利半島與歐洲電力網的連結,應該被放在歐盟能源政策的最高優先事項。」這不僅是為了西班牙與葡萄牙,更是為了整個歐洲能源安全與轉型的永續性。
結語:從邊陲事件,看見核心風險
歐盟正值能源轉型的關鍵十年,若能趁此事件推動跨國電網建設、強化互聯互通與公平執行市場規則,不僅能化解伊比利的孤立困境,更能打造真正韌性的歐洲能源體系。
未來的綠能歐洲,不能只靠單一國家的努力,而需要如同高速鐵路般精密協調、無縫串聯的「能源高速公路網」。伊比利的黑暗一刻,提醒我們:要點亮未來,必須先接通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