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航商慧洋-KY(2637-TW)公告2025年4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3.58億元,較上月成長6.24%,雖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年減幅達25.02%,但在全球經貿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仍展現穩健的營運表現。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慧洋單月營業淨利達2.37億元,營益率從3月的12%回升至17%,顯示營運效率有所提升。
不過,由於新台幣、日圓與瑞士法郎兌美元升值,導致公司認列約300萬美元匯兌損失,短期財務表現略受壓抑。截至今年前四月,累計合併營收達48.68億元,年減25.11%,略低於市場預期。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公司營運模式:以大宗原物料運輸為核心,穩健調整船隊結構
慧洋-KY是台灣主要的散裝航運公司,長期專注於鐵礦石、煤炭、穀物與鋁土礦等大宗原物料運輸。相較於貨櫃航運,散裝市場較不直接受消費型產品或短期政策干擾影響,但與全球原物料需求、中國經濟、地緣政治與環保法規密切相關,因此仍受到國際關稅政策變化的間接影響。
公司船隊以中小型散裝船為主,包含巴拿馬型、輕便型(Handysize)與輕便極限型(Supramax)等船型,並持續投資於符合環保法規的節能新船。
目前手上共有13艘新造船訂單,預計將於2027年前陸續交付,其中兩艘4萬噸級的新船將於今年第4季交船,未來也將視市場行情彈性汰換老舊船隻,以維持船隊競爭力與營運效率。
趨勢與動能分析:供需變化牽動運價走勢,新造船策略因應轉型
從需求端來看,根據Clarksons資料,2025年第一季全球主要大宗原物料運輸需求普遍走弱,鐵礦石年減7%、煤炭年減5%、穀物年減16%,僅有鋁土礦年增44%,成為市場中少數亮點,預估全年大宗原物料貿易量恐呈現低個位數負成長。
這顯示全球貿易活動仍受政策與終端需求干擾,尤其美中貿易摩擦未解,為中長期散裝需求增添變數,不過,由於中國仍是全球最大原物料進口國,若因轉口需求增加導致航程拉長,短期內有助支撐運價。
在供給方面,市場上新造船投入速度偏低,且尚未見大規模拆船潮,使得整體運力成長趨於平穩,中長期來看,隨著環保法規日趨嚴格、新船造價上揚,進一步拉高市場進入門檻,有助於排除競爭力不足的業者。
而慧洋積極透過新船投資與動態船隊管理來應對市場轉型壓力,不僅強化營運體質,也提升在高標準環保規範下的競爭優勢,隨著節能船舶逐步交付,公司有望在變動環境中保持相對穩定的營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