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義大利輪胎大廠Pirelli (PIRC-MI)與最大股東中國中化集團 (600500-SS)之間的矛盾升溫,雙方計劃就治理結構與美國市場擴張障礙展開協調,但未能達成共識。股東之爭不僅加深Pirelli內部治理的複雜度,也可能在美國市場的擴張戰略造成影響。
股東對立阻礙美國佈局
作為F1賽車獨家輪胎供應商,Pirelli在品牌形象與技術上依舊保持領先地位。目前超過20%的營收來自北美市場,積極布局美國高端替換輪胎與電動車專用胎的核心戰略重點,然而中資背景成為在美國拓展障礙。
部分美國政界人士對於批准中資背景企業在美投資持反對態度,導致在美擴張項目難以獲得審批與支持。
雖然公司本季表現優於預期,調整後EBIT為2.798億歐元,年增6.5%,但公司仍警告,若美國當前對中資背景企業的政策與關稅立場未見緩解,全年獲利可能落在預估區間下緣。
中化拒絕Pirelli提案
破局源自Pirelli為解決與中資股東間的結構性矛盾所提出的治理提案,內容雖未對外公開,但中化明確表示拒絕,並稱該方案「嚴重不公平」,僅有利於第二大股東Camfin。
股權爭議可追溯至2023年,義大利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對Pirelli啟動「黃金權力」(golden powers)機制,限制中化作為最大股東的決策影響力。
Pirelli便宣稱中化已非控股股東,但中化對此說法予以否認,雙方對「實質控制權」的認定陷入分歧。
中化控提案偏袒Camfin
中化透過其義大利投資平台Marco Polo International Italy發表聲明,提案對除Camfin以外所有股東「嚴重不公平且不平衡」,強調若該案通過,將破壞公司治理與發展的穩定性。
Pirelli表示該提案是為了解決中資股東對營運造成的障礙,同時也尊重所有股東利益與公司長期發展需要。
儘管雙方立場出現重大分歧,公司強調:「仍保持開放態度,持續探索可確保在美國市場合規發展的解方,並將盡最大努力維護在美國這一戰略市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