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金屬|中國限出口,鍺銻鎵供應告急:全球高科技產業備戰斷鏈危機

2025年04月23日 17:5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23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自2023年起,中國逐步擴大對稀有金屬出口的管制範圍,最新的海關數據顯示,這些措施正在對全球市場造成實質性衝擊。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中國對這些金屬出口的嚴格審核,使國際買家面臨前所未見的供應瓶頸,特別是在半導體與國防產業的應用層面更是首當其衝。

北京收緊稀有金屬出口

中國近一年來對三項關鍵金屬————實施出口限制,這些金屬雖然在一般人眼中略顯冷門,卻在半導體製造、電動車、太陽能板、紅外線感測器與精密軍事設備中扮演無可取代的角色。中國透過設立不透明的出口許可機制,大幅收緊供應,使得今年第一季銻與鍺的出口量相較去年同期驟減超過五成,鎵的出口雖短暫回升,但3月數據已降至半年來低點,顯示整體供應趨勢依然低迷。美國與多個歐洲國家已難以穩定取得這些關鍵金屬,引發產業鏈中斷風險的連鎖效應。

隨著供給收縮,全球市場價格不斷飆升,僅銻一項,今年前三個月就暴漲近六成,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也帶動中國內部市場價格同步攀升,形成「出口減量、內需撐盤」的市場格局,強化中國在全球金屬定價上的主導地位。


根據最新出口數據,三種金屬的出貨量全面下滑,其中鎵較去年同期大減逾75%、鍺減少53%、銻則驟降62%。從年初至今的累計出口來看,僅鎵因去年同期出口量偏低,出現短暫增長,鍺與銻則雙雙呈現明顯衰退,顯示整體出口動能持續低迷。

全球產業鏈面對中國出口政策的深層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期更將多種稀土元素納入出口限制清單,顯示其資源政策正從戰略金屬進一步延伸至更廣泛的高科技材料領域。這些新措施預料將使出口許可程序更加嚴格,特別是針對地緣政治敏感地區,出貨時間恐大幅拉長。這場由出口管制引發的供應震盪,已為全球產業鏈敲響警鐘。

從原料供應商到終端製造商,包括半導體、綠能與國防產業,都必須重新評估其對中國金屬的依賴程度。金屬來源多元化、本地開採能力強化,以及替代材料的開發,勢必成為企業未來幾年無可迴避的策略重心。面對資源自主化的全球浪潮,產業若無早一步轉型規劃,恐將在下一波科技競爭中陷入被動。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鍵金屬
中國
礦產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