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實驗性AI導引手術機器人近日成功自主執行常見膽囊切除手術中最精細、複雜的環節,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邁向自動化醫療手術的重要一步。
目前市面上的手術機器人大多需要外科醫師遠端操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巴爾的摩分校研究負責人阿克塞爾·克里格(Axel Krieger)指出,新系統運用人工智慧自行做出決策,並能在手術過程中即時應對突發狀況。
他形容這項技術就像一輛能「在任何道路、任何條件下行駛,並智慧應變」的自駕車。
「這項突破,讓手術機器人從只能執行單一任務,進化到真正理解整體手術程序。」克里格說。
這款名為SRT-H的機器人,透過一種名為「語言引導模仿學習」的AI框架訓練,學習人類外科醫師在豬屍體上執行膽囊切除的手術影片。研究結果已發表於《Science Robotics》期刊。
研究團隊以八組形態各異的豬膽囊和肝臟進行測試。將膽囊從肝臟分離的過程需耗時數分鐘,包含多種工具操作,例如抓取、夾閉、切割等,這些都是臨床手術常見技能,同時也考驗決策與適應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測試中豬的器官和血管在外觀和解剖結構上差異極大,「反映出人類手術中會面臨的多樣性挑戰。」
雖然SRT-H在所有手術中達到100%準確率,但執行速度仍比人類外科醫師慢。
目前商用手術機器人以Intuitive Surgical(ISRG-US)的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最具代表性,自2000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以來,全球已累積執行超過12 million次手術。然而,與SRT-H不同,達文西系統完全依賴外科醫師遠端操作,無法自主決策。
根據Baird策略分析師大衛·雷斯科特(David Rescott)估計,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年規模已接近100億美金,2024年共完成約270萬例機器人手術。
研究團隊認為,隨著自主手術機器人技術成熟,未來有望紓解外科醫師人力短缺、降低人為失誤,並在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提供穩定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這項研究由美國先進研究計畫署健康部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for Health)、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及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