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5.04.07

歐盟反制美國關稅,為何急著把「挪威」排除在戰場之外?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TPG

2025年4月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當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夥伴祭出全方位關稅政策後,歐盟與挪威之間的一場「邊界談判」迅速升溫。表面看來,這是歐盟釋出善意的一次外交表態,實際上,這背後是歐洲為了避免區域市場內部失衡、穩住能源命脈與盟友關係的多重盤算

美國開戰,歐盟反擊,挪威進退兩難

川普日前宣布對歐盟商品加徵20%關稅,對挪威商品則課徵16%關稅,正式點燃美歐貿易戰。歐盟內部迅速開始醞釀反制措施,從鋼鋁到農產品、汽車產業都在可能清單上。

問題來了:挪威並非歐盟成員,也不在關稅同盟之內,但它卻身處歐洲單一市場體系中。這樣「市場內、政策外」的角色,使挪威在美歐貿易戰中陷入尷尬境地——既享有歐盟市場便利,卻無法參與政策討論,一旦歐盟報復美國,歐洲市場出現商品回流,最可能被波及的就是這個緊鄰又無防禦機制的小國家

挪威最擔心的情況,是原本要出口至美國的歐盟產品,會改而湧入挪威市場,壓縮本地企業生存空間。而且,它也不希望因此被美國視為「關稅規避通道」,進一步遭到制裁。

為何歐盟選擇安撫挪威?

挪威對歐盟來說,遠不只是個經濟「外圍國」。根據歐盟統計,挪威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出口流向歐盟,其中包括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在歐洲能源戰略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在俄烏戰爭後,歐洲能源自主性已是各國的頭號戰略考量,挪威的重要性只增不減。

也因此,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這次在哥本哈根親自表態:「我們將與挪威保持密切協調,盡可能避免歐盟反制行動對彼此造成負面影響。」這番話,既是對挪威的安撫,也是對歐盟內部反對報復過度的成員國釋出穩定訊號。

挪威不想選邊站,但早已站在歐盟一邊

雖然挪威曾在1972年與1994年兩度公投否決加入歐盟,但它透過「歐洲經濟區協定」(EEA),與冰島、列支敦士登一同參與單一市場運作。它與歐盟的經濟融合程度,遠超多數人想像。

對挪威而言,維持這種「市場參與但政治中立」的模式已行之有年,但在全球貿易格局重新洗牌之際,這種策略開始面臨壓力。若歐盟選擇用更強硬手段反擊美國,挪威勢必要進一步表態——究竟要維持距離,還是正式加入這場經濟戰的某一邊?

目前,挪威總理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仍強調「避免對美報復、優先維持談判空間」,也反映出挪威希望維持靈活外交空間、避免被牽拖入局的態度。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