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氫政策「急剎車」,企業措手不及
印度東北最大邦——阿薩姆(Assam),近日宣布暫停其甫於2024年2月推出的綠氫旗艦政策,令原本準備投資的能源企業深感意外。這項政策原先目標是吸引國內外能源公司投入綠氫生產,作為推動區域綠色轉型的關鍵策略。
包括印度公營電力巨頭NTPC Green、工程集團Larsen & Toubro、新加坡上市企業Sembcorp,以及來自阿布達比的Ocior等公司,皆表達過參與意願。然而在沒有明確說明原因的情況下,阿薩姆政府宣布暫緩政策施行,並預計於7月底前公布新版草案。這一舉動已使部分企業開始重新評估投資風險與預期報酬。
再生能源政策「多變」成投資風險來源
阿薩姆的能源政策並非首次變動。早在今年6月,該邦就曾突然調降太陽能計畫的電力傳輸補貼,並提高投標所需的保證金,顯示出政策方向缺乏穩定性。地方電力部門高層雖稱調整是因應需求變化的「正常行為」,但未對中止綠氫政策給出具體說明。
對能源企業而言,長期穩定性往往比補貼條件本身更具吸引力。Aurora Energy Research印度區負責人就指出,政策反覆將削弱投資人信心,即使未來重啟也難以恢復原有動能。
綠氫發展受限於電力資源與基礎建設
阿薩姆在能源資源分布上並不占優勢,該邦自身缺乏穩定的再生電力來源,使綠氫項目必須依賴鄰近地區輸電。這將使整體電力成本上升10%至15%,且缺乏競爭壓力也不利於產業形成規模經濟。
對於追求高效率、低成本的綠氫應用而言,這樣的區位劣勢成為發展障礙。除非政府能提出強有力的輸電補貼與電網建設支援,否則阿薩姆將難以與如古吉拉特、拉賈斯坦等再生能源大省抗衡。
此外,印度中央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國家綠氫使命》,設定2030年建構500萬公噸年產能的目標,並希望藉由地方政策帶動產業群聚。然而阿薩姆這起事件卻突顯了地方政策實施不一、協調機制薄弱的問題。
政策信任將成新競爭力
綠氫的經濟性尚在初期階段,能否吸引資金投入,取決於政策誘因與投資穩定性的綜合表現。阿薩姆的政策急轉彎不僅打亂在地布局,更可能在整體市場投下「不確定性」的陰影。
對想搶進印度綠氫市場的企業來說,未來選址策略將更傾向選擇「政策穩定歷史佳、能源資源充足」的地區。這也意味著,地方政府若希望在綠色能源競賽中佔有一席之地,將需重新審視其政策的持續性與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