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這幾年在能源政策上陷入兩難。一方面,為了達成碳中和目標,各國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另一方面,烏俄戰爭爆發後讓歐洲對天然氣供應的安全產生極大危機。
不只天然氣價格飆漲,來源也變得不穩定,迫使歐洲加快能源多元化與低碳替代方案的腳步。其中,「綠氫」成為一種被高度寄予厚望的選項。
📌綠氫不但可儲能、轉運,還能用於重工業減碳,例如煉鋼、化工等過去難以電氣化的領域。但問題在於:歐洲土地有限、氣候條件不穩,自產綠氫成本偏高,進口反而變成更實際的策略選擇。
ACWA Power出手,與三家歐洲能源公司簽合作備忘錄
就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開發商 ACWA Power 最近與三家歐洲能源企業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內容主要聚焦在從沙烏地生產再生能源與綠氫,輸出至歐洲。
合作對象包括:法國:TotalEnergies;義大利:Edison;德國:EnBW
這三家公司都是各自國家的重要能源業者,對氫能轉型也有明確策略佈局。這些MoU雖然目前仍屬初期合作框架,但象徵性強,代表歐洲企業正式將沙烏地列為綠氫戰略來源國。
此外,ACWA Power也與德國的Siemens Energy簽署另一項協議,雙方將合作建構跨國能源輸送設施,包括電力輸電走廊、氫氣管線、儲能系統等。這顯示,這次合作並非單純能源買賣,而是試圖打造一條綠能從中東送往歐洲的「能源高速公路」。
沙烏地新牌:從石油霸主變身綠氫出口國
沙烏地阿拉伯長年仰賴石油出口支撐經濟,但在全球減碳潮流之下,近年開始積極推動經濟轉型。由王儲主導的「願景2030」政策,就是希望讓沙國擺脫對石油收入的依賴,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
而在能源領域,ACWA Power 正是轉型的主力。這家公司已投入大量資源於太陽能、風力與氫氣等綠色能源項目,目標是讓沙國成為全球綠氫出口大國之一。( 見此報導 )
沙烏地的優勢包括:1️⃣地理條件佳:全年日照充足,適合太陽能發電與水電解製氫;2️⃣土地廣大,建置成本低;3️⃣擁有資金與政策支援,能快速擴產、整合上下游供應鏈。
這次與歐洲簽署備忘錄,某種程度就是ACWA Power試圖「搶先卡位」,先建立出口市場,再拉住長期買家。
歐洲動機:找綠氫不是隨便找,是找對象「安全又可靠」
歐洲企業之所以找上沙烏地,原因不只是便宜而已。這背後其實牽涉到一連串的策略考量:
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綠氫未來有機會替代部分天然氣功能,從煉鋼、化學製程到交通運輸都有應用潛力。
滿足碳中和法規要求:歐盟對進口產業排碳有規範,能使用綠氫就有助於減少碳邊境稅的壓力。
保障未來供應穩定:與中東國家簽長期合作關係,有利於建立更有彈性的供應鏈。
前瞻觀察:全球綠氫供應鏈開始定型
儘管目前這些協議還在初期階段,但整體趨勢已經非常明確:綠氫將成為下一波跨國能源貿易的核心商品。
這次沙烏地與歐洲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可能會帶動以下幾個長期發展:
建立中東到歐洲的綠氫通道,未來或許像液化天然氣一樣,成為固定路徑與貿易模式;
投資熱點轉向基礎建設:跨境電纜、氫儲槽、轉運設施等,都可能成為資本投入焦點;
其他中東國家可能跟進,像阿聯、阿曼也在發展綠氫,預期會加快推動類似出口策略;
歐洲政府與民間會持續擴大採購與政策支持,尤其德法義三國的參與,將牽動整個歐洲氫能市場布局。
從更長遠角度看,全球能源供應的版圖正從「化石集中」走向「綠能分散」,而綠氫可能就是新的戰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