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鴻海法說會談起:AI時代的新「基礎建設製造商」角色
在2025年第三季法說會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花了一些說明公司在「模組化資料中心(MDT, Modular Data Center)」的佈局,並指出這項業務將「成為集團AI價值鏈延伸的重要環節」。
他提到,鴻海將在這個新業務中扮演「系統統包商(System Integrator)」的角色,結合集團內的AI伺服器、HPC機櫃、電源與冷卻模組,與外部策略夥伴(如東元電機(1504-TW))合作,打造可快速部署、可擴充的AI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依據鴻海法說會說法:
-
MDT將延伸AI伺服器供應鏈,成為AI基礎設施的新營收來源;
-
模組化資料中心的毛利率預期高於公司平均水準;
-
與東元合作案將在2026年開始出貨,首波試產將在美國俄亥俄州與台灣同步進行。
什麼是 MDT(模組化資料中心)?
所謂MDT,是以模組單元(Module)為核心設計的資料中心架構。每個模組包含伺服器機櫃(IT Rack Module)、電源模組(Power Module)、冷卻模組(Cooling Module)、以及網路與安全模組(Network/Security Module)。這些模組可於工廠預製完成,再運至現場快速組裝,大幅縮短建置時間,並可依據AI運算需求彈性擴充。
鴻海與東元合作:製造+機電整合的AI新供應鏈
鴻海表示,公司在AI伺服器領域已累積高度垂直整合能力,從關鍵零組件到整機製造,皆可內部供應。透過引進MDT架構,鴻海可將AI伺服器業務延伸至資料中心端,提供客戶完整的AI運算基礎設施。公司並強調,模組化資料中心業務的毛利率將高於公司平均水準,成為未來的新獲利動能。
財務長指出,鴻海與東元雙方團隊過去幾個月密切開會協調,目前已在台灣的NCP專案中合作進行建置,並同步推進美國俄亥俄州的相關規劃。法說會上透露,相關產品有望在2026年陸續出貨,實際進度將在11月21日舉辦的「鴻海科技日」上進一步揭露。
全球誰也在做 MDT?
(1)系統整合與資料中心服務商:
-
noris network(德國):與 innovIT AG 合作建置模組化AI資料中心,為巴伐利亞稅務局打造10,000平方公尺AI運算基地。
-
Vertiv Holdings (VRT-US):提供Prefabricated Modular Data Center解決方案,為北美CSP與能源客戶部署高密度模組。
-
Schneider Electric (SU-FR):領先推出EcoStruxure MDC系列,可快速部署在製造、能源或邊緣AI場域。
(2)科技與製造業者跨界投入:
-
LG電子LG Electronics(066570-KR):與Flex Ltd.(FLEX-US)合作開發模組化冷卻解決方案,支援AI資料中心液冷與浸沒式冷卻系統。
-
Flex (FLEX-US):作為全球EMS巨頭,提供從機櫃、電源到液冷模組的整體製造服務,與多家AI雲端客戶合作。
-
鴻海(2317-TW):布局最完整,結合自家AI伺服器與關鍵零組件製造能力,並透過與東元合作切入高毛利的資料中心統包業務。
(3)雲端與能源企業:
-
Microsoft、Amazon、Google Cloud 等CSP(雲端服務供應商)
已開始自建或委託供應鏈夥伴開發自有模組化資料中心,以提升AI運算部署速度與能源效率。
全球AI算力需求正呈指數型成長。但AI資料中心建設面臨三大瓶頸:
-
建置期長 → 模組化成為最快速的解決方案;
-
能耗過高 → 液冷與高效電力系統成關鍵;
-
區域化法規與主權AI需求 → 模組化可因地制宜快速複製。
因此,MDT已不僅是硬體供應鏈議題,而是「AI基礎設施全球化下的關鍵戰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