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度強調將對伊朗施加「最大壓力」,目標是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
這一政策是在川普時期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推出的,並對伊朗實施一系列嚴格的經濟制裁。
伊朗的主要石油市場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排名第三的產油國,目前每日生產約330萬桶原油,約占全球總產量的3%。
然而,這一數字仍遠低於伊朗石油產業在1970年代的高峰期。根據OPEC數據,1974年伊朗原油產量曾達到每日600萬桶,占當時全球總產量的10%以上。
儘管面臨美國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仍在增加。近期出口量已達到自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約為每日170萬桶。
主要買家為中國,特別是中國的私人煉油廠,這些企業與美國金融體系的聯繫較少,因此能夠繼續購買伊朗石油。
中國政府則強調不承認對其貿易夥伴的制裁,並且伊朗透過船對船轉運和關閉衛星定位等方式,成功規避了部分制裁。
伊朗能源產業與基礎設施
伊朗的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且伊朗擁有世界級的天然氣資源,根據數據,伊朗每日生產34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占全球總產量的7%,但幾乎全部供應國內市場使用。
原油出口方面,伊朗90%的出口透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哈爾克島(Kharg Island)運輸。
市場分析指出,若伊朗供應量下降,沙烏地阿拉伯等OPEC國家可能會利用閒置產能填補缺口。
然而,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近期有所改善,這可能使沙國不再積極補足伊朗減少的供應量。
OPEC的應對策略
伊朗總統呼籲OPEC成員團結一致,應對美國可能施加的新一輪制裁。
目前,伊朗擔任OPEC的輪值主席國,這使其在OPEC內部擁有一定話語權。伊朗表示對主要產油國單方面實施制裁將破壞能源市場的穩定,並影響全球消費者利益。
回顧歷史,川普政府在2018年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曾敦促OPEC增加供應,以填補伊朗石油出口下降帶來的市場空缺。
而在2020年,伊朗的石油出口一度降至每日20萬桶左右,創下歷史新低。當前,美國再次重啟「最大壓力」政策,可能會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伊朗的應對措施與未來展望
面對可能的制裁,伊朗政府已準備多種策略應對,且正在為所有可能情境做準備,以確保石油出口不會完全中斷。
此外,全球石油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上游投資不足,這是由於過去幾年美國及西方國家對OPEC+的壓力,以及對新投資的監管限制所導致的。
預計在中長期內,市場對石油供應的不確定性將會加劇,而這將影響主要石油消費國的能源安全。
然而,伊朗透過強化與中國的合作,並採取規避制裁的策略,與此同時,OPEC內部對此問題的態度將成為關鍵,若成員國團結支持伊朗,可能會對美國政策形成一定牽制。
適合對象:對基本面分析有興趣,希望了解法人如何判斷公司合理價值的人
課程方式:直播 (線上觀看免報名)+實體( 詳見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