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保時捷 Porsche 在2022年上市時,曾以超越母公司福斯 (VOWG-DE)的市值,被視為歐洲汽車產業轉型的明日之星。本季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14.2%驟降至8.6%,公司被迫下修全年財測,
主因為中國市場需求大幅衰退、美國關稅造成營運成本飆升,以及高階電動車轉型進展不如預期。
面對連續18個月來數度發出業績預警,投資人與分析師對保時捷的管理層逐漸失去信心,股價今年已下跌25%,最新財報公布後單日再跌6.4%。
中國市場崩跌
保時捷第一季在中國的銷量年減42%。面對消費者轉向本的中國品牌,保時捷在智慧座艙、OTA升級與價格策略方面已逐漸失去話語權。
上海Automobility執行長Bill Russo表示,外國車廠從未想到中國品牌能在電動化與消費者體驗上全面提升。
保時捷並未在美國設有任何本地生產基地,因此自4月起實施的25%進口汽車關稅對其造成直接衝擊,4、5月估計造成至少1億歐元的成本損失,並未計入其今年修正後財測中。
財務長Jochen Breckner表示若關稅持續,公司將被迫調高售價,但在中國市況已失、歐美需求放緩的前提下,漲價亦極具風險。
獲利預測全面下修
保時捷不僅下修全年營收預期至370億~380億歐元(原為390~400億歐元),營業利潤率預估降至6.5%至8.5%(原預估為10%-12%),明顯低於市場平均預估的9.7%。
公司宣布終止擴建旗下高性能電池子公司Cellforce的計畫,顯示電動化轉型戰略正面臨重估。儘管保時捷曾藉由Taycan與Macan EV積極推進電動化,但目前歐洲與中國的高價純電市場已明顯降溫。
高昂轉型成本、電池技術競爭劣勢與充電生態系的不完整,使得保時捷正從「全面電動化」轉向更為保守的「混合與燃油車並進」策略,試圖重新取得市場主導權。
管理層改革壓力
本季財報發佈後,分析師質疑管理層對未來策略缺乏明確方向,並提出針對執行長Oliver Blume兼任Volkswagen CEO的角色提出改革建議。
UBS分析師表示,管理層缺乏對問題的前瞻掌握,每次溝通都讓市場更失望,這顯示企業內部對問題掌握明顯不足。
在關稅衝擊與中國市佔大幅滑落的雙重夾擊下,保時捷的高端品牌光環面臨史無前例的壓力。對於北美市場的策略重建、電動化節奏的重新評估,將成為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