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為了保護國內車聯網技術免受外國干擾和威脅,美國商務部計劃在下個月發布有關車聯網的新規,並預期將對來自中國及其他被視為敵對國家的部分軟體設置限制。
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 IoV)是指車輛之間(V2V)、車輛與路側設備(V2I)、車輛與互聯網之間(V2C)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和共享,以實現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智能車輛控制的一種網絡。
中國車聯網面臨嚴厲限制?
拜登政府於今年二月啟動調查,審查中國車輛進口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之後,可能會採取的「極端行動」,包括禁止中國車聯網進口或對其實施限制。
美國商務部長 Gina Raimondo 表示,商務部計劃在今年秋季發布有關中國車聯網的新規。如果美國最終決定實施禁令或嚴格限制中國車聯網進口,全球汽車市場將面臨重大挑戰。許多依賴中國技術和零部件的公司將被迫尋找替代方案,進而影響供應鏈和市場競爭格局。
關鍵車聯網元件需在盟國製造:美國出口管制新規聚焦
美國出口管制主管 Alan Estevez 表示,美國正在研究一些關鍵元件和部分軟體的限制措施,而這些限制不會涵蓋整車。他提到,這些關鍵元件包括管理軟體和車輛數據的元件,這些元件必須在盟國製造。
此舉旨在確保車聯網技術的安全性,避免外國技術對美國車聯網安全構成威脅,並確保核心技術的自主性和可靠性。
中美車聯網爭端升級:防範潛在災難性風險
Raimondo 表示,如果路上有數百萬輛車,其軟體突然被禁用,將會引發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這樣的場景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交通事故,公共交通系統癱瘓,這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這也強化了美國政府對車聯網技術安全的高度關注。
現代汽車配備了大量軟體,能夠收集和更新車輛數據,車聯網技術使車輛具備內建網絡硬體,能夠連接互聯網,並與車內外設備共享數據。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對隱私和安全的潛在威脅。
1. 數據隱私泄露:現代車輛配備的軟體能夠收集大量關於駕駛者的數據,包括駕駛習慣、位置數據、車輛狀況等。這些數據若落入惡意第三方手中,可能被用於非法用途,例如:
• 身份盜用:駕駛者的個人信息可能被黑客用來進行身份盜用或金融詐騙。
• 位置跟踪:駕駛者的實時位置數據若被不法分子獲取,可能被用來進行跟踪或犯罪活動。
• 行為分析:收集的數據可用於建立駕駛者的行為模式,並進行針對性的廣告推送或其他商業行為。
2. 網絡攻擊和遠程控制:車聯網技術使車輛能夠連接到互聯網,這也意味著車輛面臨網絡攻擊的風險。
• 遠程控制:黑客若能突破車輛的防護措施,可能遠程控制車輛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對駕駛者和行人的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 惡意軟體注入:車輛系統可能被植入惡意軟體,導致車輛功能失效或被用作攻擊其他系統的跳板。
3. 國家安全風險:車聯網技術的普及意味著大量車輛數據可能被收集和傳輸,這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特別是涉及到外國技術的使用。
• 間諜活動:來自不可信賴來源的技術可能被用作間諜活動的工具,收集敏感數據並傳回母國。
• 基礎設施攻擊: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若被破壞,可能導致交通管理系統癱瘓,影響國家基礎設施的運行。
4. 軟體更新風險:現代車輛的軟體更新常常通過無線方式進行,這也帶來了一些風險:
• 更新被劫持:黑客可能攔截並修改軟體更新包,注入惡意軟體。
• 漏洞利用:新軟體更新可能引入新的漏洞,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
5. 不當數據使用:車輛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若缺乏透明度和適當監管,可能導致數據被不當使用。
• 商業濫用:公司可能利用駕駛者數據進行不當的商業行為,例如未經許可的數據共享或販賣。
• 缺乏透明度:駕駛者可能無法充分了解其數據被如何收集和使用,導致隱私權受到侵害。
這一潛在風險強調了對車聯網技術進行嚴格管控的必要性,來自中國的車聯網技術如果被不當利用,可能會對美國的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美國政府因此考慮對中國技術實施嚴格限制,確保車聯網技術的安全可靠。
美加大關稅力度:中國電動車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計劃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車和其他商品的關稅,預計新政策將於8月1日生效。
• 新政策背景:拜登政府計劃通過提高關稅來減少中國商品進口,並支持國內產業發展。這一政策是美國政府整體經濟戰略的一部分,旨在保護國內製造業,促進本土企業的成長,推動國內產業鏈的完善,提升國內產業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 關稅影響範圍:新政策不僅針對電動車,還包括其他多種商品。關稅提高將直接影響中國電動車在美國市場的成本結構,導致價格上升,從而削弱其競爭力。
• 中國電動車市場挑戰:關稅提高後,中國電動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將顯著下降。更高的價格可能會導致市場份額減少,銷量下滑,進而影響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和盈利能力。
這一措施將對中國電動車進口造成重大影響,削弱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其市場份額和銷量。
受影響的公司與產業
1.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如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公司將面臨嚴重挑戰,因為他們的產品將受到美國市場的關稅和技術限制影響。
2.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如特斯拉和福特,這些公司依賴於中國的技術和零部件,也將受到影響,迫使他們尋找替代供應商,並重新調整供應鏈。
3. 車聯網技術公司:所有涉及車聯網技術的公司,包括軟體開發商和硬體製造商,如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博世(Bosch)、華為、百度等公司,都將受到新規範的影響,特別是那些依賴中國技術的企業。
4. 全球汽車供應鏈:新規範和關稅將迫使整個汽車供應鏈重新調整,可能會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並影響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