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的出口國,不只中國購買,美國、歐洲也都靠它供應。但現在巴西的農民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還是踩剎車?這個決定將牽動全世界的糧食價格。
大豆產量又要創新高,先別高興太早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駐巴西辦事處最新預估,巴西明年(2025/26年度)的大豆產量可能會創下 1.73億公噸的新高,比今年還多 2%。聽起來好像又是豐收年,但實際上,背後的狀況沒那麼樂觀。因為農民要種更多,除了看天氣,還得看錢包夠不夠厚,而現在的情況是——農民手頭其實有點緊。
三年前,巴西主要產區馬托格羅索州的農民種一季豆的成本曾暴漲 50%,到現在都還沒完全降下來。再加上最近全球大豆價格下跌,利潤空間越來越薄,能拿來投資種植的資金也變少,有些農民甚至考慮乾脆不種了,或可能撐不下去要破產了。
雖然黃豆價格在全球都跌了,但因為巴西貨幣「雷亞爾」貶值,這反而讓他們賣豆到國外還有利可圖,並在國際市場上還是相對有競爭力。就像美金貶值時,台灣出口商會比較好賺一樣。
舉個例子,去年,芝加哥的大豆期貨價格下跌 17%,但若以雷亞爾計價,跌幅只有 5%。這代表儘管國際價格下跌,因為匯率因素產生的緩衝效果,使得巴西農民所承受的價格下跌壓力相對較小。
面積會繼續擴張嗎?這次真的難說
過去 18年,巴西的大豆種植面積年年都在增加,最近 4年就成長 19%。但美國農業部預估,明年可能只會小幅增加 1.9%,是近 19年最小的增幅,這代表農民擴種的意願真的在下降。為什麼這個數字重要?因為面積不擴增,產量就不一定能繼續創新高,這會影響整個全球大豆的供應量,也會影響價格。
不過,最近也開始有人在問:巴西的黃豆種植面積還能再擴大多少?特別是現在中國這個最大買家的經濟前景不太好,讓大家對未來的需求有點保留。
5月12日是一個關鍵日子
美國農業部預計將在 5月12日公布 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供需的首次預測,市場普遍關注這份數據,因為其中的預估結果可能會影響後續大豆價格的走勢。如果預測過於樂觀,價格可能面臨下跌壓力;反之,則可能帶動行情上漲。
根據過去 10年的紀錄,美國農業部在初步預估巴西產量時,有 7次都低估了實際產出。這次在市場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是否仍會再次出現低估,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