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多家銀行近期突然調高消費貸款利率至至少3%,此舉與數週前剛將利率降至前所未見的低點形成鮮明對比。
包含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與華夏銀行等主要銀行皆已實施新利率,並從週二起生效。先前,在面對美中貿易緊張升高之際,北京當局才剛推動銀行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費、活絡需求,試圖挽救18兆美元規模的經濟。
為什麼銀行利率會迅速反轉?主要因為個人壞帳風險持續升高。銀行業者指出,過低的貸款利率反而助長財務壓力大的借款人進一步負債,從而影響銀行資產品質。更有借款人將低利率消費貸款用於再融資高利率房貸,而非真正用於消費,這使得風險更加難控。
利率上升將如何影響中國消費復甦?
分析師警告,雖然中國領導層將刺激內需列為達成2025年約5%成長目標的優先事項,但消費信心依舊疲弱,高利率可能讓借款意願進一步下滑。
中國國有大型銀行日前表示,計劃透過私募方式籌集合計5200億人民幣,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然而,提高貸款利率恐將與刺激消費政策相互矛盾。
根據納適西(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Gary Ng指出:「儘管政府推動消費,但當局似乎對淨利差迅速縮小及資產品質惡化的金融穩定性表示憂慮。」
壞帳壓力究竟有多嚴重?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底,中國消費性貸款餘額為21兆元人民幣。儘管消費貸款僅占國有銀行總信貸的約2%,遠低於房貸占比的20%,但該業務的壞帳比率正在迅速上升。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農業銀行的個人貸款壞帳比率已升至2.39%與1.55%,創下自2020年以來新高。
對中型銀行而言,情況更為嚴峻。例如渤海銀行的消費貸款壞帳比率從前一年的4.44%暴升至2024年底的12.37%。交通銀行副總裁Gu Bin上月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自去年以來,個人貸款整體風險已增加,我們預期今年資產品質仍將承受壓力。」
消費信心如何恢復?
根據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Lynn Song分析,中國家庭儲蓄率偏高顯示民眾手中有錢,但缺乏消費信心。她指出:「更重要的是恢復家庭信心,而這需從穩健的薪資成長與資產價格穩定做起。」
整體來看,中國銀行業為因應壞帳風險,選擇調高利率以控管信貸風險。然而,這樣的動作也可能在短期內抵銷政府刺激消費的努力,讓本已脆弱的經濟復甦之路更加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