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礦物|國際能源署 IEA 也關注?從石油到新能源的警訊:關鍵礦產風險升溫中

2025年05月22日 15: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國際能源署(IEA)執行長 Fatih Birol。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5月2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一向關注石油安全的國際能源署(IEA),近日針對關鍵礦產市場發出警訊,指出其高度集中化與供應鏈脆弱性,將對全球能源轉型構成重大挑戰。這項來自能源領域權威機構的示警,反映出全球能源關注正從傳統燃料,逐漸移向支撐再生能源與電動車產業的核心資源──關鍵礦產。

中國從精煉到回收全面佈局

報告指出,中國在關鍵礦產產業鏈中仍居主導地位,未來至2035年前,其精煉能力預期將比其他地區成長更快。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以來,全球新增的電池回收產能中,有三分之二來自中國。這意味著中國不僅掌握原始礦物的加工與精煉,也正積極在再生資源領域建立新優勢,從原料處理到回收利用,全方位鞏固其產業鏈影響力。

市場集中化未解,供應風險升高

儘管全球正致力分散供應風險,但 IEA 預估顯示,至 2035年止,關鍵礦產的精煉市場仍將由前三大供應國掌握高達 82%的市占率,幾乎回到 2020年的集中程度。在採礦方面,銅、鎳、鈷等金屬來源也將出現進一步集中,導致市場多樣性受限,使供應鏈對單一地區與廠商的依賴程度持續升高。

IEA警告指出,在此情況下,即使市場看似供應充足,也極易受到極端天氣、技術失誤或貿易干擾等突發事件影響,引發價格波動與產業競爭力下降的連鎖反應。

銅供應壓力浮現

報告指出,銅礦的供應正面臨潛在挑戰。由於礦石中的金屬含量逐漸下降,每開採一公噸礦石所能提煉出的銅比之前少,使得資本支出上升,在新礦源發現有限及開發週期冗長的因素下,至 2035年銅礦市場可能出現高達30%的供應缺口。相較之下,鋰雖因能源轉型而需求快速增長,預期將在 2030年出現供應缺口,但與銅相比,鋰的新專案開發前景更為樂觀。

在關鍵礦產供應鏈持續變動的時代,如何平衡開發與分散風險,將是全球能源轉型之路上不可忽視的挑戰。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鍵礦物
關鍵金屬
礦產
金屬
能源
中國
銅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