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倫敦與上海銅價同步上揚。由於美國6月零售表現優於預期,加上近期銅價回落後市場押注中國將回補庫存,推動期貨價格反彈。
金屬價格變化
截至格林威治時間7月18日01:04(台北上午09:04),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報每公噸9,679美元,上漲0.13%,本週累計上漲0.32%。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主力銅合約報每公噸78,290元人民幣,上漲0.5%,但本週累計仍下跌0.19%。
其他基本金屬也多數上漲。LME方面,錫漲0.47%,報每公噸33,170美元;鋁上漲0.41%,報2,588.5美元;鉛上漲0.28%,報1,978.5美元;鋅上漲0.24%,報2,743.5美元;僅鎳微跌0.04%,報15,090美元。
在SHFE,鋅大漲1.18%,報22,340元;錫上漲0.77%,報263,760元;鎳上漲0.67%,報120,430元;鋁上漲0.47%,報20,520元;鉛則下跌0.3%,報16,820元人民幣。
美國數據利多、補庫預期推升銅價
首先,經濟指標釋出利多訊號。美國6月的零售銷售出現0.6%的正成長,扭轉5月0.9%的跌幅。此外,上週美國新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下降,顯示7月以來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使得市場對工業金屬的需求信心回升。這類經濟數據不僅反映消費與就業穩健,也降低短期內降息的可能性,因此支撐銅等金屬的基本面預期。
其次,中國買盤預期成為另一支撐來源。近期銅價走低,促使交易商預期中國將趁低價回補庫存,進而導致LME亞洲倉庫庫存快速累積。截至7月17日,LME註冊倉庫銅庫存自6月底以來增加34.8%,達122,150公噸,增量主要集中於亞洲如光陽與台灣等。
目前市場正等待美國即將於8月1日實施的50%銅進口關稅是否如期執行。該政策可能影響全球銅流向與貿易結構,為價格走勢增加不確定性。未來幾週,實際中國買盤是否出現,也將成為觀察銅價是否延續反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