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創下近一年半來最大漲幅,顯示美國民眾正面臨更高的商品與服務成本,這也進一步強化了聯準會暫緩降息的立場,因為通膨仍存在不確定性。
1月CPI漲幅超預期
📌1月份CPI上漲0.5%,高於去年12月的0.4%,並創下自2023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年增3.0%,同樣高於市場預期的2.9%。
📌住房成本增加0.4%,占整體CPI漲幅的近30%。
📌食品價格上升0.4%,雜貨價格大漲0.5%,蛋價更飆升15.2%,創下2015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
📌汽油價格上漲1.8%,天然氣價格亦上漲1.8%,但電價則持平。
根據美國勞工部發布的報告顯示,價格上漲的主因來自住房、食品及汽油價格的普遍上揚。其中蛋價大漲主因是禽流感疫情導致供應短缺。
核心通膨仍高於目標
📌核心CPI(剔除能源及食品)在1月上升0.4%,較12月的0.2%加快。年增3.3%,高於12月的3.2%。核心商品價格亦上揚0.3%。
📌醫療服務成本明顯上升,處方藥價格創紀錄大漲2.5%,醫院服務費用增加0.9%。
📌機票價格雖較12月的3.0%漲幅趨緩,但仍上升1.2%。
根據經濟學家估算,這份CPI報告顯示,美國聯準會偏好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1月可能上升0.4%,高於12月的0.2%,並使年增率維持在2.7%至2.8%之間。這意味著周四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可能進一步影響市場對聯準會貨幣政策的預期。
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表示:「如果拜登政府的政策組合進一步推升通膨與通膨預期,那麼降息的可能性將更低,甚至可能延後至2025年。」
企業年初調漲價格推升通膨壓力
經濟學家指出,每年1月的CPI數據往往高於預期,這可能與政府的季節性調整因素未能完全反映年初價格上漲的模式有關。然而,他們強調,這次的物價上漲並不只是季節性因素所致,而是通膨壓力的廣泛體現。
此外,企業在年初調漲價格的行為也可能加劇通膨壓力。例如,處方藥價格創下單月最大漲幅,上漲2.5%;汽車保險費用上升2.0%;而飯店及汽車旅館的住宿價格則反彈1.7%。
有分析認為,這波通膨升溫可能跟川普的關稅政策有關。他於本月初宣布,將延後對加拿大及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至3月,但對中國進口商品的10%額外關稅已正式生效,市場預期這將進一步推升物價。
聯準會降息預期降溫
在1月CPI數據公布後,市場對聯準會短期內降息的預期大幅降溫。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周三的國會聽證會上表示,這份報告顯示通膨回落至2%目標的進程仍未完成,暗示聯準會不會急於降息。
美股因此大幅下挫,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而美元指數走弱。此外,密西根大學的消費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膨的預期上升至15個月來的新高,這顯示民眾已開始擔憂關稅政策對物價的影響。
目前聯準會的基準利率維持在4.25%至4.50%區間,自去年9月開始降息以來,已累計降息100個基點。然而,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在通膨及勞動市場仍穩健的情況下,聯準會的降息循環可能已經結束。
適合對象:對基本面分析有興趣,希望了解法人如何判斷公司合理價值的人
課程方式:直播 (線上觀看免報名)+實體( 詳見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