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近日宣布,將加強對國內鋰、鈷和鎳等關鍵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支持。
這些金屬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對於電動車和能源儲存技術至關重要。
中國推動國內關鍵礦產勘探與開發
近年來,由於全球對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長,鋰、鈷和鎳的價格波動劇烈,供應鏈壓力也隨之上升。
中國雖擁有部分這些礦產的儲量,但產量仍難以完全滿足內需,特別是在高純度鋰和鎳等材料上仍需依賴進口。
為了降低進口依賴風險,中國政府透過政策引導企業加強國內開發,並投資於更有效率的採礦與冶煉技術,以提升自給率。
擴大海外投資與供應鏈安全戰略
除了強化國內礦產開採,中國也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海外投資,以確保穩定獲取關鍵金屬。
中國企業已在非洲、南美洲和東南亞等地投入大量資源,透過直接併購礦山、建立合資企業及簽署長期供應協議,來確保穩定的礦產供應。例如:
🔸非洲:剛果(金)擁有全球超過70%的鈷儲量,中國企業已投資當地礦業多年,並與當地政府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被稱為“鋰三角”,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鋰鹽湖開發,確保鋰資源的穩定供應。
🔸印尼:該國擁有豐富的鎳礦資源,中國企業與印尼政府合作建設高壓酸浸(HPAL)冶煉廠,以生產電池級鎳產品,減少對其他市場的依賴。
關鍵礦產對新能源產業的影響
鋰離子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而鋰、鈷、鎳的供應直接影響電動車的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
近年來,鋰價格曾因供應短缺而飆升,迫使電池企業尋找替代方案,如磷酸鐵鋰(LFP)電池,但鎳基電池仍在高端電動車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除了電動車,這些金屬在大型儲能系統中也扮演關鍵角色。隨著中國大規模推動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能源儲存技術的需求急遽上升。
目前,美國和歐盟正在推動本地供應鏈發展,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然而,由於中國已經掌握了全球關鍵礦產的加工與提煉技術,短期內其他國家要建立完整供應鏈仍面臨挑戰。
未來展望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鋰、鈷和鎳等關鍵礦產的供應將成為全球競爭的核心議題。中國政府透過加強國內勘探與海外投資,確保這些資源的穩定供應,並進一步提升在新能源市場的影響力。
未來,隨著技術創新和政策調整,全球對這些關鍵金屬的需求格局可能發生變化。
例如,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可能減少對傳統鋰離子電池的依賴,而回收技術的發展則可能降低對原生礦產的需求。
然而,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國的戰略佈局仍將影響全球關鍵礦產市場,並決定新能源供應鏈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