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媒報導輝達(NVDA-US)可能斥資730億美元收購聯發科(2454-TW))的消息,聯發科今日澄清,強調「不是真的」。傳聞的起因來自輝達9月初在公開簡報中正式確認雙方在GB10超級晶片上的合作,讓外界解讀為輝達對聯發科的依賴程度已達戰略層級,進而引發收購臆測。
事實上,GB10原定於2025年7月推出,但延後至9月亮相。該晶片融合了聯發科在CPU與記憶體設計的專業,以及輝達在GPU上的領先優勢。其設計採用台積電(2330-TW)N3節點製程,搭載20個Arm v9.2 CPU核心、31 TFLOPs FP32效能的Blackwell圖形核心,以及最高128GB的統一LPDDR5X記憶體,並以雙晶片(dual-dielet)封裝呈現。外界認為,這顯示輝達正依賴聯發科在系統級晶片(SoC)領域的經驗,將Blackwell GPU與業界標準介面與協定高效整合。
儘管從策略層面看,輝達若能收購聯發科,將有助於其進一步拓展ARM架構晶片於筆電與遊戲裝置的應用,並獲得供應鏈優勢,但業界普遍認為實現可能性不高。
首先,雖然輝達的市值遠高於聯發科,若能取得聯發科的研發實力,確實對其業務發展具有加乘效果,但外界盛傳的730億美元收購價明顯偏低。以封面圖表所示數據來看,聯發科目前市值約為762億美元,收購價低於現值,缺乏說服力。其次,台灣政府對本土關鍵半導體企業被美國公司收購一向持保留態度,而中國大陸監管機關也可能成為阻力,因為聯發科晶片在中國手機市場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再者,輝達早在2022年就因監管機構對競爭問題的擔憂,被迫放棄對Arm的400億美元收購案,類似的挑戰極可能在本案重演。
目前,聯發科已明確否認收購傳聞,雙方的合作重點仍集中於GB10等新產品開發。雖然市場對合併案的想像暫告段落,但這次合作已充分凸顯兩家公司在技術與策略上的緊密連結,也讓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關注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