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全球鋼價波動、美國關稅政策與中國低價鋼外溢等因素影響,台灣多數鋼廠雖仍面臨年減壓力,但部分廠商已出現回升跡象。
中鋼 (2002-TW);豐興 (2015-TW) 與燁輝 (2023-TW) 9 月營收成年減;相較之下,大成鋼 (2027-TW) 受惠美國市場價格走強與德州產能擴充,單月營收顯著成長;新光鋼 (2031-TW) 則在離岸風電與公共工程出貨帶動下維持高增長。
中鋼(2002)
2025 年 9 月營收為 243.85 億元新台幣,較上月縮小 1.43%、較去年同期減少 8.83%;前九個月累積營收 2,417.83 億元新台幣,仍年減約 11.74%。不過受到補庫與急單帶動,9 月出貨回升至 82.3 萬噸。中鋼認為,鋼材需求有逐漸自谷底回升趨勢。
中鋼為台灣最大的一貫作業鋼廠,粗鋼年產能約 1,600 萬噸、國內市占逾半,產品涵蓋熱軋、冷軋、塗鍍、棒線與鋼板,並持續強化高附加價值與低碳鋼品。
短線動能主要來自下游客戶補庫與急單、區域盤價的政策性支撐,以及再生鋼與高附加價值鋼品接單擴大,有助毛利結構改善;惟美國與各國關稅變動、中國低價鋼外溢、匯率波動與存貨跌價,以及全球需求復甦力道未明,仍可能壓抑回升的延續性。
豐興(2015)
2025 年 9 月單月營收為 21.97 億元新台幣,月增 4.45%,但年減 16.94%;前九個月累計營收 224.57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下滑約 12.6%。
公司成立於 1969 年,為國內大型電爐煉軋一貫鋼廠,主力產品為鋼筋、條線與型鋼,年產能約 180 萬噸、鋼胚自給率 100%,內銷比重約 85%~90%。角鋼與槽鋼市佔率高達七成、扁鋼市佔率也高達五成、鋼筋市佔率則約10%。
近期成長動能來自產品組合改善(條線比重提升)與公共工程對鋼筋需求的支撐;外部環境方面,美國關稅調整與中國部分減產訊號有助改善國際供需結構,進而支撐鋼價與價差回升。然而,中國鋼材外銷與進口半成品競爭、廢鋼與小鋼胚價格波動、電力成本上升、國內建設與製造需求不確定,以及季節性歲修與價格競爭,仍可能造成營收與毛利的起伏。
燁輝(2023)
2025 年 9 月營收為 52.43 億元新台幣,月減 5.95%,年減 9.94%;2025 年 1–9 月累計營收 526.16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下滑約 6.3%。
燁輝隸屬義聯集團,為台灣的中游鍍面鋼品廠,台灣與中國均有布局,主力產品包括熱浸鍍鋅、鋁鋅與彩塗烤漆鋼捲,當中鍍鋅年產能約 100 萬噸、烤漆約 35 萬噸,熱軋鋼捲主要向中鋼採購並外銷多國。
成長動能在於國際鋼價回溫帶動內銷盤價調整、主要市場回暖訊號與庫存走低,加上取得 EPD 等環保產品驗證後的低碳鋼材接單,以及全球佈局與透過子公司億威電子推動 AI 智能監測/主動安全應用的延伸。風險則來自美國與各國的反傾銷稅、原物料成本高檔壓縮毛利、最終需求(如建築、汽車)復甦不如預期與庫存週轉壓力,以及資金運用(如執行庫藏股買回與註銷)對財務彈性的牽動。
大成鋼(2027)
2025 年 9 月營收為 87.87 億元新台幣,月增 3.65%、年增 26.94%;2025 年前九月累計營收達 774.77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成長約 12.2%。
公司成立於 1986 年,營運重心在美國,銷售佔比約 90%。在美國通路與製造並進,產品以鋁捲板、不鏽鋼與扣件為主;2018 年取得美國 Texarkana 廠後形成在地製造與廣覆蓋通路的整合優勢,德州擴產提升自製率並優化成本結構。
當前動能主要來自美國關稅與降息預期所帶動的價格與備貨、德州產能擴充帶來的毛利改善,以及低位庫存回補擴大出貨彈性;但亦須留意美國景氣與利率變化、匯率換算、鎳與鋁等原料波動、庫存與避險價差、供應鏈與船期遞延,以及政策與資本支出執行的不確定性。
新光鋼(2031)
2025 年 9 月營收為 13.16 億元新台幣,月增 7.71%、年增 23.09%;2025 年 1–9 月累計營收 134.65 億元,年增約 28.2%。
新光鋼為台灣最大鋼材之一通路商,主要從事鋼板通路與裁剪服務商,全台北中南設廠與物流據點,業務涵蓋鋼材買賣、裁剪加工、鋼構製作與公共工程,並切入離岸風電基樁、太陽能高耐蝕支架與物流租賃等高值化領域。
成長動能來自在手訂單逾百億新台幣、離岸風電與公共工程的出貨高峰,以及由傳統裁剪轉向專案鋼材與工程承攬所帶來的毛利結構優化,另物流園區租賃提供穩定挹注;風險則包含鋼價循環對利差的影響、低價中國鋼品競爭、綠能與公共工程時程變動、業外評價損益導致的獲利波動、部分工程毛利率偏低,以及存貨與毛利率對價格週期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