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伺服器與高階交換器用板材層數、厚度與材料等級提升,PCB廠客戶對孔壁品質與斷針率要求更嚴格,並明確規定鑽針一旦鈍化後不得重磨再用,以免影響孔品質並浪費工時,因此必須全面採用全新鑽針。這使得單支鑽針可鑽孔數自以往約8,000孔大幅降到數百孔等級,部分高縱橫比(約8–10)孔甚至需分段鑽孔,進一步推升鑽針耗用量;同時,鍍膜鑽針因強度、耐磨與排屑效率較佳,單價又較「白針」(未鍍膜的標準銀白色鑽針)高約20–30%,其出貨占比提升,有助整體ASP與毛利率。
在此趨勢下,尖點(8021-TW)在今年第二季產能利用率已達91%,不但遠高於去年同期的79%,也比去年第三季最高的86%還高。在單價ASP與需求量市場都有擴大的情況下,台灣最大PCB鑽針供應商尖點(8021-TW)受益最多。
尖點(8021-TW)是台灣最大、全球主要的PCB鑽針供應商之一,在鑽針製造之外還兼營代鑽服務,能直接承接客戶的鑽孔加工需求。
法人指出,全球高階鑽針市場仍以日系與韓系廠商為主要競爭者,但尖點憑藉鍍膜技術與穩定品質,加上台灣本土供應鏈地理優勢,已逐步切入AI伺服器、IC載板與厚板HDI等高附加價值應用,完全掌握到這波成長新增的需求市場。
相較於僅販售耗材的同業,尖點同時提供「鑽針銷售+代鑽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不僅能更深入理解下游客戶的製程需求,也有助於穩固長期合作關係。隨著AI伺服器與高階交換器用板對孔品質與耗用量的要求持續攀升,尖點在高階應用領域的滲透率同步提升,市場普遍認為其在全球鑽針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強化。
鎢價成本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尖點的國際同業 Mitsubishi Materials(5711-JP) 日前指出,全球鎢市場正出現結構性轉變。
鑽針的基本原材料為碳化鎢,但是中國目前佔全球鎢精礦供應量高達82.3%,並自2025年2月起加強出口管制,推動仲鎢酸銨(APT)價格在半年內由每噸約300美元飆升至540美元。
APT作為鎢產業鏈的核心中間化合物,幾乎所有鎢製品生產都必須經過此環節,因此其價格已成為全球鎢市場的「基準價」。在供應高度集中下,企業普遍面臨成本與供應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