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subishi Materials(5711-JP)今日指出,全球鎢市場正出現結構性轉變。中國目前佔全球鎢精礦供應量的82.3%,但自2025年2月起加強出口管制,推動APT(仲鎢酸銨)價格在半年內從每噸約300美元飆升至540美元。在供應高度集中之下,企業面臨成本與供應鏈風險。
仲鎢酸銨(Ammonium Paratungstate, APT)是鎢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中間化合物,通常以白色結晶形式存在。APT 是鎢精礦經過化學轉化後得到的產品,主要用途是作為製造鎢粉(Tungsten Powder)、鎢條(Tungsten Bars)與碳化鎢(Tungsten Carbide)的前驅物。幾乎所有鎢製品生產都要經過 APT 這一環節,因此其價格常被視為全球鎢市場的「基準價」。
鎢(Tungsten)因高熔點與高硬度,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航太、國防及電子產業。其中汽車產業將在2028年占全球需求逾四成,成為最大終端應用領域,用於切削工具與耐磨零件。
為了因應供應上的挑戰,Mitsubishi Material計畫加快推進鎢資源循環,強化回收體系。當前全球鎢回收率僅約25%,三菱目標將旗下日本新金屬與H.C. Starck的技術整合,把回收率提升至80%,並在歐美及亞洲擴張回收據點。
需求面則顯示出產業轉折。2024年度因中國轉向電動車,傳統汽車使用的碳化鎢切削工具(Carbide Tools,俗稱超硬工具)需求急速下滑,全球市場同步降溫。因此,公司將重心轉向半導體、電子零件、二次電池添加劑及國防、核融合等高附加價值市場,預估至2034年鎢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1%。
Mitsubishi Material創立於1871年,1950年正式公司化,業務版圖涵蓋金屬事業、先端材料、金屬加工解決方案以及再生能源事業。公司是日本少數具備從銅冶煉、貴金屬生產到再生資源回收完整循環的材料大廠,並透過旗下水泥與電子材料事業拓展市場,服務範圍涵蓋日本、美國、歐洲與亞洲等主要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