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因為美國對全球進口商品祭出10%關稅,像是涼鞋品牌勃肯鞋(Birkenstock)和珠寶商Pandora等全球零售巨頭,開始考慮如何在不傷美國市場銷量的前提下,分攤這筆成本。因此,他們不是只在美國調漲價格,而是傾向全球小幅調價,也就是在不同國家同步漲價,來平均攤平這筆關稅支出。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Jean-Pierre Dubé就指出:「企業也可能透過全球同步漲價,作為避免被美國政府點名批評的保護傘,因為這樣就不容易被說是單獨針對美國消費者漲價。」
這樣的策略確實讓這些全球品牌更有彈性應對美國關稅壓力,不過也讓各國央行提高警覺,因為這種關稅外溢效應可能會把通膨風險帶到像歐盟、英國這類本來通膨已趨緩的市場。
品牌怎麼想?
根據勃肯鞋財務長上週的說法:「只要在全球價格小幅調升個個位數百分比,就足以抵銷美國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至於Pandora執行長Alexander Lacik則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評估是要採取全球同步調漲的策略,還是針對美國市場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因為美國是Pandora最主要的市場,所以在價格策略上必須特別謹慎拿捏。」
顧問公司Simon Kucher的Markus Goller則指出:「企業現在很明白要分散關稅衝擊,一家非美國製造商可能會選擇:我不能讓美國市場的價格漲太多,那我就美國漲一點、歐洲漲一點、其他市場也漲一點。」這樣一來,雖然美國關稅造成成本增加,但企業可以透過全球市場的價格調整去平衡這筆開銷。
密西根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教授Jason Miller指出,全球品牌可以只漲8%,因為可以透過其他市場吸收成本;反觀只在美國營運的本地品牌,可能就得漲到12%,調價彈性明顯不足。
各家品牌反應不同,部分堅守定價策略
但並非所有品牌都選擇全球漲價。例如Adidas執行長Bjorn Gulden就明確表示:「因為關稅而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漲價,沒有必要。我們談論的關稅議題,僅限美國。」
另外像是德國平價服飾Takko Fashion的執行長Martino Pessina則透露:「受到美國買家取消訂單的影響,中國供應商反而主動降價搶單,加上運費下滑,讓歐洲買家反而享有更低進貨成本。」儘管如此,仍有不少經濟學家警告,企業可能會藉關稅之名,大幅漲價藉機賺更多。
猶他大學的經濟學教授Hal Singer說:「消費者根本無法分辨商品成本中到底有多少來自關稅,也不知道實際的關稅稅率,這種資訊不對等,很容易被企業拿來當藉口哄抬價格。」
通膨陰影再現,各國央行繃緊神經
這樣的全球定價策略,雖然幫助品牌度過關稅難關,卻可能導致另一個風險:通膨擴散。
舉例來說,根據英國央行行長Andrew Bailey的說法,他擔心那些不根據各地實際關稅政策來調整定價,而是一體適用全球價格調整的企業,可能會讓像英國這種早就跟美國簽了貿易協定的國家也受到無謂的價格壓力。其實根據歐洲央行3月的調查顯示,當時歐洲零售業的價格漲幅仍然溫和,通膨已有放緩趨勢。
歐洲央行(ECB)的執委Isabel Schnabel則表示:「儘管短期內通膨可能因價格壓抑而下滑,但長期來看,這些由關稅帶動的成本上升可能會讓企業連不受關稅影響的商品也漲價,最終推升整體通膨水準。」
消費者預期心理助長漲價空間
因為大家開始預期未來價格會漲,企業也就更有空間「順勢」調漲。根據美國相關機構在4月的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對未來12個月通膨的預期,在4月已升到6.7%,創下自1981年來新高。
在歐元區,消費者的通膨預期也同步升溫。這樣的心理反應,會讓企業在調價時阻力變小,也更有可能乘機調高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