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消費|Prime Day 不再熱鬧?美中關稅衝擊,亞馬遜第三方賣家紛紛退出 2025 促銷戰!

2025年04月29日 18:03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04月2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加上川普政府祭出新一波關稅政策,許多販售中國製商品的亞馬遜(Amazon)第三方賣家開始重新考慮是否參加今年的 Prime Day。不少依賴中國製商品的賣家,為了保住利潤,只能選擇避開今年的促銷活動,甚至有賣家乾脆退出,或大幅縮減折扣商品的數量。

販售中國製自行車和滑板的 Steve Green 指出,今年因關稅最高達 145%,新進口商品成本翻倍,無法負擔,因此不再參展,並改以原價銷售4月9日關稅生效前的庫存;Bogg Bag 執行長也決定暫停中國生產線,並計劃轉向柬埔寨與越南,以降低未來的生產成本。

對賣家來說還有利嗎?

Prime Day 是亞馬遜一年一度的大型促銷活動,雖然亞馬遜發言人表示 2025 年銷售夥伴的回應十分熱烈,但今年對賣家而言,卻成了一場難以取捨的抉擇。除了要面對高額關稅,還要支付亞馬遜的各種費用,例如「最佳優惠(Best Deal)」需1000美元,「閃電優惠(Lightning Deal)」也要 500 美元,加上 15% 的銷售佣金及廣告費。

賣家顧問 Adam Wilkens 指出:「亞馬遜本身可能影響不大,但第三方賣家才是真正受傷的一群。旗下約30位賣家中,有些因成本壓力過大,甚至連報名 Prime Day 都選擇放棄。」

買氣和選擇都可能不如以往

今年 Prime Day 因為第三方賣家的退場,可能讓亞馬遜的手續費、廣告收入,甚至折扣商品的種類都跟著減少。

根據 Adobe Analytics 資料,美國消費者去年花費了 142 億美元,年增 11%,可見活動的重要性。

Marketplace Pulse 的數據中顯示,2024 年第四季第三方賣家佔亞馬遜總銷售單位的約 62%,顯示第三方賣家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CFRA Research的Sundaram 提醒:「當賣家沒辦法再提供優惠,最終成本勢必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今年消費者在 Prime Day 上,可能會發現商品選擇變少,價格優惠幅度也跟著縮水。

賣家的因應之道

面對高額關稅和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不少賣家開始調整策略像是轉向保留庫存調整供應鏈,甚至尋找其他銷售通路,試圖降低對 Prime Day 的依賴。不過,也不是所有賣家都選擇退出今年的活動,有些人選擇改變,像是調高售價、縮減廣告支出,或者分批進口商品,盡量降低一次性大批量進口所帶來的關稅風險。

KitchenEdge 負責人 Michael Slate 表示:「現在我無法確定未來產品成本,所以也無法隨便提供 20%的折扣。」

顧問 Jon Elder 也說:「我幾乎所有的客戶都在縮減 Prime Day 優惠活動,很多艱難的決策正在被做出。」

亞馬遜方面也在想辦法,執行長 Andy Jassy 四月接受 CNBC 採訪時提到,亞馬遜正進行策略性前置進貨,並重新協商供應條件,希望能在高關稅的環境下維持價格競爭力。不過增加的成本很可能最終還是會反映在售價上。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稅
亞馬遜
美國
Amazon
零售消費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