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公開表態,主張烏克蘭應以稀土資源作為交換美援的方式,外界再次關注這種「地底資源外交」的可行性。儘管烏克蘭的稀土儲量尚待開發,美國早已有企業進入實質生產與加工階段,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 MP Materials——美國唯一商業化生產稀土的公司。
然而,要理解這家公司為何備受美國政府與資本市場關注,必須回到一個問題:它的獲利模式是什麼?
第一階段:從礦場出發,掌握原料生產
MP Materials 的營運模式可以拆成兩大部分:上游原料(Materials)與下游磁性產品(Magnetics)。
最核心的資產是位於加州的 Mountain Pass 礦場。這是美國唯一一座稀土開採與初步處理設施,2024年產出超過 45,000 公噸鑭系稀土氧化物(REO)。這些原料包括釹(Neodymium)與鐠(Praseodymium),是製造電動車馬達與工業用磁鐵的關鍵。
在過去,MP 主要營收來自將這些礦物出口到亞洲進行加工,轉手獲利。然而,這種商業模式長期依賴海外中下游廠商,利潤有限且容易受制於價格波動。
第二階段:建立分離與加工能力,進軍高毛利市場
MP 開始轉型的關鍵,是不再只賣原礦,而是往中游(分離)與下游(磁鐵製造)整合。2024 年,公司生產出 1,294 噸高純度釹鐠氧化物(NdPr oxide),年增五倍以上。
這類分離產品價格高、附加價值高,毛利也遠勝於未處理的稀土精礦。不過,由於產線尚未全面量產、成本結構仍在優化中,中游部門暫時處於虧損階段。公司預期 2025 年中前將達到損益兩平,隨著產能穩定,有望重回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MP 在中游的轉型也改變了財報結構:公司不再以銷售數量為唯一目標,而是開始消化原料、提升整體產品的市場價值。2024 年即便稀土價格低迷,公司仍能靠政府稅收補助與分離產品銷售支撐現金流。
第三階段:打造磁鐵工廠,進軍高附加價值終端市場
真正讓MP受到美國政策支持、被形容為「去中化供應鏈的樣板」,是在於其全新建置的 磁性材料製造基地——Independence。
這座位於德州 Fort Worth 的工廠,整合了從氧化物提煉、合金粉末製造,到磁鐵成形與加工的所有步驟,且完全在美國本土完成。與通用汽車(GM)的合作協議,讓MP得以量產汽車級稀土磁鐵,正式踏入高毛利、高技術門檻的終端市場。
MP 表示,磁鐵部門將於 2025 年底正式產出可供量產的產品,成為公司獲利結構中的第三條主軸。而磁鐵產品將不只應用於電動車,更延伸至無人機、國防、工業機器人等關鍵應用,潛在市場規模將遠大於原料本身。
MP Materials 是美國目前唯一擁有稀土開採、分離、冶煉與磁鐵製造全流程能力的公司。其位於加州的 Mountain Pass 礦場,2024年產出高達 45,455公噸鑭系元素稀土,創下歷史新高。
不只如此,它還在德州設立了名為「Independence」的磁鐵製造基地,與通用汽車(GM)合作,將於2025年底量產汽車級磁鐵。這是數十年來,美國首次能在本土生產完整磁性元件,對國防、電動車、AI機器人產業都有深遠意義。
回顧2024財報:虧損背後的戰略轉型
從財報來看,MP Materials 在 2024 年營收為 2.04 億美元,但因應原料價格走低、產線升級導致成本提高,全年度出現虧損。材料部門 EBITDA 為負 1,410 萬美元,主因為轉而內部使用稀土精礦來製造分離產品,短期減少了可立即售出的高利潤產品。
不過,整體資本支出主要已在近兩年完成,2025 年公司計劃進入收斂期,強調穩定生產、降低單位成本,並隨著磁鐵部門啟動,逐步進入多元獲利模式。
從資源輸出到科技製造,MP正打造一條新型美國產業鏈
MP Materials 的成長故事,不只是稀土開採的復興,更是美國從資源依賴走向製造主權的一次試煉。它從礦場起家,向下整合到磁鐵生產,結合國防工業、綠能汽車與AI新興應用,逐步建立起一條高技術、高附加價值、去中國化的稀土供應鏈。
當中國壟斷全球九成稀土市場,美國政策重心轉向「供應鏈安全」之際,MP Materials 不僅是產業變局的關鍵企業,也可能成為地緣經濟下一回合的支點。